4月27日下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2025年“慈善四進”(進園區)經驗交流及成果展示活動,在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舉行。
據介紹,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慈善四進”活動以弘揚慈善文化、推廣慈善理念為宗旨。多年來,“慈善四進”的內涵不斷延伸擴展,根植于城市的每一個領域。今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慈善四進”活動把“進企業”的概念和內涵繼續擴大延伸,重點聚焦“慈善進園區”,號召更多的企業齊獻愛心,讓更多的慈善力量在園區匯聚,提升城市軟實力,助力上海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會上,市慈善基金會各區代表處圍繞慈善進園區、互聯網公益活動及各區特色亮點慈善工作等進行了交流。
據介紹,近年來,閔行全區的產業園區、企業和街鎮(工業區)慈善工作站聯手推動實施了100多個慈善項目,打造了具有閔行特色的“椿萱計劃”、“藍屋琴韻”、“亮吧咖啡”、“善者樂水”等品牌項目,在助老、助幼、助殘、助困等領域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閔行也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僅2024年,援藏、援疆、援滇項目累計實施27個。去年,孤獨癥人群援助體系建設的“閔行經驗”在全市開始推行。
臨港集團專門成立了上海臨港公益基金會, 帶動1.6萬家園區企業、50萬企業職工共同投身慈善事業,讓園區成為匯聚愛心、傳遞愛心之地。 近年來,臨港集團在扶弱濟困、鄉村振興、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推動公益項目160個,覆蓋12個省(市)自治區,受益人群超過3.7萬人次。同時,還成立了16支志愿者服務隊伍,依托基金會公益項目,有411名志愿者累計貢獻志愿服務時長近1萬小時,探索了“產業園區辦慈善”的新模式。
青浦區打造多元慈善生態,2024年累計開展救助和公益活動470余個,惠及群眾近46萬人次,資助資金達1.25 億元。“孝親敬老”項目深耕社區,一年半以來受益居民年達14000人次;今年3月與申通快遞建立戰略合作,發起“單單捐”項目,依托快遞網絡募集善款為流動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成立“放飛希望” 銀齡校外輔導團, 助推青浦“銀齡行動”提質增效;全區機關單位參與率達 100%,形成“黨建+慈善”示范效應。
長寧區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公益生態。比如,在園區樓宇、店鋪、食堂等公共區域設置“騎手友好”愛心驛站,提供礦泉水、風油精、防曬降溫等用品,開展“致敬騎士”系列活動,并動員園區企業積極捐贈,為園區樓宇愛心驛站提供充足物資保障。此外,還在10個街鎮和臨空園區先后設立21個慈善驛站,開展“春送祝福、夏送清涼、秋送愛心、冬送溫暖”四季服務。
寶山區圍繞“五社聯動”精準設置慈善幫扶項目,直接惠及困難家庭、孤寡老人及殘疾群體等。并將募捐工作與“慈善四進”緊密結合,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慈善氛圍,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提升項目的影響力,為互聯網眾籌活動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市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鐘燕群表示:要深化“慈善四進”,打造公益生態新標桿。要借鑒和總結臨港經驗,復制推廣至全市園區,形成園區慈善的公益生態。推進“慈善四進”,不僅是空間的延伸,更是理念的滲透,要推動慈善文化深度融入社會各領域;要激發公眾參與,開創互聯網公益籌款新格局。
原標題:《2025年“慈善進園區”成果展示交流活動舉行》
市慈善基金會供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周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