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破壞、不砸墻,輕松解決防水問題......”當家里漏水的時候,收到這樣一條廣告推送,您是不是頓時有種遇上救星的柳暗花明之感呢?海口的陳老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但他打來電話向我們欄目求助,稱原本想花錢補漏“一勞永逸”,不料現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成了“水簾洞”,這一切都要從三年前說起。
“2022年的6月22號,在網絡上看到廣告就馬上聯系來做補漏,現在看到這個漏啊,我心里非常難受。”陳老已經年近八旬,跟記者介紹起家里這兩間臥室天花板漏水的現狀,他仍是憤懣不平。陳老出示的這份防水補漏合同書上寫明,三年前他和一名叫宋某春的師傅簽訂了“樓頂免砸磚施工”的防水工程項目,花費5200元,竣工后十年內免費維修。陳老說,那次高壓灌漿補膠后,他以為自家房屋漏水的問題能夠因此得到解決,但是完工幾個月后,天花板偶爾會出現丁點的水滴滲漏,起初他也并不在意那些小問題。可是直到去年臺風“摩羯”后,這兩間臥室的漏水情況卻越來越嚴重,這讓陳老對三年前的這次“防水補漏”,產生了懷疑。
“他老是耍賴,又不保修,叫補漏師傅來了很多次,結果都沒有來;就那天來了一次以后,他說這個不歸我管了,這不是我補的,要補的話你要再加給我兩千塊錢。”工程單價按65元一斤計算、收費5200元進行的防水補漏,承諾竣工后十年內免費維修,為何才三年就拒絕負責呢?
在記者的見證下,陳老再次聯系上當時施工作業的宋某春師傅,進行溝通。
“沒修的地方不在保修范圍,你干嘛一直找我,不接電話也不合適,接了電話你又一直這樣講,我承認是我修的,但不是我修的點漏,你沒看到嗎。”原來,防水補漏工人宋某春認為,現在房屋漏水的點位并不是之前他維修的,不在防水保修范圍內,現在需要有償維修。
對此,陳老不認同,堅稱如今的漏水點就是當年的維修點。雙方各執一詞,記者提出讓宋某春前來陳老的家里當面指出問題所在,不過對方表示,他不在海口,只能通過在線視頻,進行指認。
面對記者提問,防水補漏工人宋某春表示,因距離施工已過去兩三年,且房屋補過涂料,難以看出維修打孔位置;他稱當時沒有維修施工圖等相關記錄,也不記得施工單價及使用材料。不過,陳老卻表示自己的維權,要一追到底。
無照經營施工資質遭質疑
施工方退回全款并道歉
陳老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了投訴。4月24號,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答復,投訴已轉至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美蘭分局進行核查處理。4月24號下午,記者也來到這個地址進行走訪,店家告訴記者,原先的防水補漏店已經不在這里經營。
現場,記者再次撥通防水補漏工人宋某春的電話,宋某春承認,自己的店鋪早已倒閉。
而就在記者調查采訪后,宋某春給陳老在微信上發送了5200元的退款。4月25號下午,雙方簽訂了《退款及和解協議》,協議里寫明,甲方宋某春承認2022年6月22日承接乙方房屋補漏工程時,無營業執照及防水資質,乙方收到全款后,不在追究甲方本次補漏協議。此外,宋某春還作出了《道歉聲明》稱, 給房屋屋主補漏時未取得相關資質,現已與業主達成和解并退款,請大家引以為戒,選擇正規公司施工。
防水補漏亂象調查
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稱 維修市場急需“維修”
陳老先生這遭遇,不禁讓我們想起網友給價格高得離譜的事物的戲稱——“刺客”。近些年來,“防水補漏刺客”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那么,防水補漏的市場究竟有沒有統一規范呢?
現如今,“防水補漏”的宣傳,正以各種形式和載體引入我們的眼簾:住宅樓里的小廣告、道路上的汽車車身信息,還有線上的活動推薦等等。日前,記者隨機在某社交軟件上搜索“防水補漏”,多個自稱能承接防水補漏工程的公司的優惠團購等信息展現出來。記者隨機點擊其中名為“華夏久安”和“魯班天寧”這兩家公司的賬號,咨詢補漏事宜,公司客服稱,很快會安排專業工程師聯系記者。4月25號上午,和記者對接后,這兩家公司指派的三名工作人員來到記者指定的房屋,查看漏水問題。無一例外,這三名工作人員都有推薦“高壓灌漿補漏”或者“打孔注膠”,但價格卻是五花八門。
在防水補漏的現場溝通中,久安?建筑滲漏修繕的簽約工人表示包工包料 98 元一斤,因室內縫隙情況不明,無法確定注膠用量;魯班天寧的簽約工人先后給出 68 元一斤、120 元一斤的報價,均稱按實際使用斤數付費,其中 120 元一斤的報價被問及昂貴原因時,工人解釋是材料品質好 ,同時還提到施工需 100 多斤膠起步。
補漏材料報價懸殊,甚至還無法估算實際用量,而當記者問起是否有正規公司、能否出具合同時,這幾名工人說他們都是和平臺上那些打廣告的公司簽約的,有的自稱是個人承接業務,有的自稱是海口本地開店的,但他們都無法出具蓋章的合同。
防水補漏注的格不同、又不能出具合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幾名工人承諾的保修期也是長短不一。魯班天寧簽約工人先后稱質保期一般為五年、十五年,久安?建筑滲漏修繕簽約工人則表示質保期為三年。
而平臺公司上標榜的這些“專業工程師”,到了現場后只是聲稱自己有豐富的經驗,沒有取得任何證件和資質。
為了取得記者的信任,久安·建筑滲漏修繕這名工人還拿出了檢測報告,聲稱這款要120元一斤的灌漿料是綠色環保、合格達標的。記者隨后也來到海南本地較大的建材市場走訪,詢問防水補漏的材料。多家門店的工作人員稱,沒見過也沒聽過這款平臺公司簽約工人推薦的材料,
此外,正常市面上售賣的補漏材料價格沒有那么貴。
金盛達建材城某防水材料店工作人員表示,油性防水材料 170 元 / 10 公斤,水性防水材料 155 元 / 10 公斤。針對注膠工人 “一斤幾十到上百元” 的收費說法,工作人員指出按斤收費是坑人行為,此類價格虛高,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 。
此外,多家有店面且取得營業執照的防水補漏商家稱,在進行作業之前,他們會出具合同,而他們也更偏向接工地的單。“做公家的,干工地的省心。”
建筑工程防水技術有標準
消費者選擇施工方要多考量
建筑防水和民生息息相關,但眼下市場亂象重重,相關的監管如何加強?我們消費者又該如何擦亮雙眼,保護自身的權益呢?
事實上,近些年來“防水補漏刺客”的事件在全國多地時有發生。這當中,有不少涉及詐騙,受害人報警后,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2023年11月,北京的陳先家衛生巾漏水,維修工人龐某聲稱修繕用膠是加強型納米高分子結晶材料,300元一斤,保修十年,根據漏點的面積所需注膠,最后桶內液體少了40斤,費用高達12000元。然而,一個月后陳先生發現衛生間又開始漏水,但維修工人始終聯系不上,便報警求助,最終龐某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而很多消費者的類似遭遇,往往只能以消費糾紛進行處理。
2024年3月,海口的李先生發現家中廁所外墻有脫落的痕跡,擔心是滲水的原因,他便通過網絡平臺尋找上門補漏的工人,注射膠水約60斤,支付4500元,可哪想花了高價錢,后續漏水問題反而更嚴重,當他再次聯系工人時,對方以沒空為由拒絕上門維修,李先生投訴給海口市市場監管部門,但由于涉事公司注冊地在廣東,因地域管轄范圍限制,海口市市場監管部門無法進行監管。
那么,防水補漏這個行業是否有嚴格的監管呢?記者從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我省在2018年有出臺《海南省建筑工程防水技術標準》,但這個標準文件不是監管條例,此外此項標準更多也適用于新建的或者大型的房地產工程,而海口市市場監督部門稱他們也只能核查商家的經營行為,行業監管也不在他們的范疇。室內裝修行業專家提醒,審慎選擇新型的注膠補漏工藝。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賀雪征指出,高壓灌漿補漏工藝存在諸多問題:操作難度大,打眼深度和材料兌水比例無統一標準,不同工長手藝工藝參差不齊;且材料品牌繁多,有進口、國產之分,難以知曉施工方具體使用何種材料,因此無法保證施工方不會使用偽劣材料 。
海南省建筑防水協會有關方面提醒廣大業主和房主,如果家中有防水補漏需要,一定要注意選擇專業團隊,可以找線下實體店,也可以找專業團隊,簽訂正規的施工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業務,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當然,找個有實體的單位來做防水工程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讓施工方進行漏水檢測,找到問題所在,給出施工方案,如果未進行任何檢測,直接注膠補漏,不僅無法準確找到漏水病癥,還可能導致漏水問題越來越嚴重。
海南省建筑防水協會技術委員會會員歐陽俊表示,防水維修應遵循 “因漏施治” 原則,管道漏水就維修管道,墻上或樓板出現裂縫則修補裂縫,根據漏水原因采取針對性維修措施 。
此外,消費者還要警惕價格陷阱。“低價格、高品質”的占便宜心理和“小工隊、大服務”的僥幸心理不可取,另外,日常要留心查看房屋的問題,提倡“小修”而不是“大補”,避免大面積維修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歐陽俊指出,在防水施工中,應查看所用材料是否有合格證、是否來自正規廠家,確保材料無毒;同時建議房屋每隔兩年進行一次保養,通過預防性維護,避免滲漏問題發生。
編輯:戴玉春
審核:鄭偉、孫殿洋
監制:孫帥
直播海南(ZBHN66810110)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