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據報道,中國警告韓國公司不要向美國軍事和國防公司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中國政府向電梯、電力設備、電池、顯示器、電動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設備等行業的公司發出信函說,如果他們違反限制,可能會面臨制裁。外交部能否證實是否發送了這樣的信?有沒有細節可以補充?對此,郭嘉昆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體情況,建議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詢問。”
中方對跨國企業的上述警告,顯示出我們正在構建一道嚴密的“原材料供應防火墻”,決不允許包括美國軍火商在內的美企,繞開中國的稀土、關鍵礦物出口管制政策,輕易地從其他跨國企業那里獲得這些原料。無視中方警告的跨國企業,必將受到中國嚴懲!我們就是在用美國人的套路,狠狠打臉美國,美國搞我們用的“長臂管轄”,現在被中國玩出了新高度,升級并奉還給美國!中方這次出手,既合法又講理,事先已與WTO世貿組織打過招呼,管制清單也在本月公示了。
稀土(資料圖)
從4月4日宣布對7種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開始,這場“稀土戰爭”的劇本早就寫好了。美國以為靠著加征145%關稅就能嚇住中國,結果中國反手就祭出“源頭斷供+技術封鎖”的組合拳。現在美國軍工企業庫存告急,特斯拉的機器人生產線停工,連核潛艇用的永磁材料都要斷炊。這場面比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時更刺激——當年日本企業跪著求中國發貨的場景,現在輪到美國上演了。美國造一架F-35戰斗機要用掉200噸稀土材料,核潛艇更是要吞下近萬噸。
看看五角大樓的庫存就知道,美國軍工企業倉庫里堆著的鏑鐵合金90%貼著“中國制造”的標簽,F-35戰機的永磁體供應商名單上清一色中文廠名。更絕的是,美國唯一稀土礦MP Materials每年開采的礦石,還得千里迢迢運到中國加工成成品,再花高價買回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造一架F-35要消耗417公斤稀土,雷神公司的導彈制導系統里塞滿了中國產的鋱元素,就連馬斯克的“擎天柱”機器人也因為稀土磁體斷供被迫推遲量產。
工廠(資料圖)
美洲稀土礦產公司的董事梅爾·桑德森提到,中國這次列出的管制清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專門針對那些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的材料。咨詢公司“藍色項目”的分析師大衛·梅里曼也表示,這些管制還涉及到“軍民兩用”的用途,搞得美國在國防方面使用稀土“相當困難”。雖然美國政府手里有一些稀土儲備,但遠遠不夠滿足國防承包商的長期需求,供應鏈的安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啥中國這次盯著韓國不放?數據顯示,2024 年韓國對美出口含稀土軍工產品價值達 120 億美元,其中 70% 的稀土原料來自中國。換句話說,韓國成了美國繞過中國管制的 “白手套”。中國這招 “敲山震虎”,既斷了美國的供應鏈后路,又給其他想跟風的國家立了規矩。就在韓企被警告的同一天,特斯拉 CEO 馬斯克坐不住了。4 月 23 日,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罕見示弱,表示旗下 “擎天柱” 機器人因中國稀土管制面臨產能危機,已緊急申請稀土永磁材料出口許可證。
稀土(資料圖)
中國在稀土領域全球主導地位,成了美國長期絮叨的一塊“心病”。其實這十多年來,美國政府不是沒有努力過,但就是做不到。《紐約時報》在4月1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早在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令后,美國就意識到了對中國稀土供應依賴可能帶來的“風險”。美國在政策制定和產業發展上進展緩慢,加之美國國內的稀土礦因環境法規等問題發展受限,企業也因成本和市場等因素不愿投資稀土產業,導致美國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鐵生產等方面仍高度依賴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