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國希望開放口子,讓日本幫忙建造軍民兩用船。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7日獨家消息,美國新任海軍部長約翰·費蘭(John Phelan)向日本經濟新聞透露,圍繞造船業,美國政府將從國家安全保障和經濟兩個方面向日本尋求合作。美方除了尋求日美以可轉用于軍事用途的規格建造商用船舶之外,還希望日本企業對美國西海岸的造船業進行投資。
這一提議是在費蘭訪問日本時提出的。費蘭于4月28日在與日本防衛相中谷元等人會談時轉達美方相關建議。他還預定與日本企業的相關人士會面并考察造船廠。
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廠下水的“最上”號護衛艦社交媒體
費蘭是美國一家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在競選期間,他與總統特朗普關系密切,并于3月就任美國新一任海軍部長。他在訪問日本前夕,在華盛頓近郊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采訪。
美國在1920年制定了往返于沿岸港口的民間船舶只能在本國建造的《瓊斯法案》,1965年和1968年分兩次制定了美國軍艦只能在本國造船廠建造的《伯恩斯·托爾弗森修正案》,以保護本國的造船產業。
但自2023年以來,美國智庫持續炒作“中國造船威脅論”,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2025年3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擁有全球超過5成的造船能力,超過美國的200倍。在中國,無論軍用還是商用,都在國家主導下推進造船業務,海軍規模也在拉大相對于美軍的領先距離。
面對中美之間巨大的鴻溝,美國人決定修改“祖宗之法”,讓日韓參與建設。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和約翰·柯蒂斯在今年2月提交了《海軍準備狀態保障法》等提案,要求“允許將建造美國海軍軍艦的工程交給韓國等盟國”,其中關鍵條款是“美國可以將美國海軍艦艇的建造工程交給簽署共同防衛條約的國家或北約成員國”。
此外,該提案還明確規定,作為細節條件,外國造船廠的建造費用必須低于美國造船廠,“建造美國軍艦的外國造船廠不得由中國持有或接受中國的投資”等。該提案由參眾兩院占多數的共和黨提出,“預計在國會通過不會有問題”。
除了找幫手以外,美國人還試圖打壓我造船業。今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一項計劃,主張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制造船只征收高額“??抠M”。路透社援引海事專家的話稱,如果一艘船在中國制造,由中國航運公司運營,該公司還向中國造船廠訂購了船舶,那么每次停靠的費用可能累計達到350萬美元。
路透社4月8日報道,在遭到美國多個行業的共同反對后,特朗普政府考慮放寬擬對中國船只征收的“??抠M”。
盡管如此,有不少學者和智庫表示,韓國或日本船廠短期內很難大幅提高產能,此外,由于不確定美國將在多長時間內維持對中國建造船舶的限制,日韓造船廠可能不愿意進行長期投資。
對于日韓造船廠提高產量以取代中國建造船只的能力,日本最大航運公司日本郵船社長曾我貴也同樣表示悲觀。
據路透社報道,曾我貴也3月下旬在新加坡海事周期間表示,目前日本造船廠已接近滿負荷運轉,在2028年之前幾乎沒有擴張空間。韓國造船廠在過去二十年中一直面臨“非常糟糕”的財務狀況,其擴張計劃也不會很快實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