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4月28日電 (記者 許青青)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8日消息,廣州市環城管廊、廣花管廊、天河智慧城管廊、琶洲西區管廊四個大型綜合管廊項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標志著“城市地下空間動脈”已基本打通。全市管廊已建成投入運營175公里,入廊管線688公里,與現有管廊共同構成“一環N射多區域”骨架系統,為城市供電、供水、通信等城市生命線提供堅實保障。
環城管廊電力管線入廊實景圖。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供圖
綜合管廊被譽為城市“看不見的生命線”,管廊通過集約化敷設管線,有效規避外力破壞風險,運維人員可直接進入廊內檢修,無需頻繁破路開挖,減少路面反復開挖問題,延長管線使用壽命,提升城市安全韌性。同時,通過縮小管線安全間距,管廊釋放大量地下空間,為未來城市建設發展預留寶貴資源,并助力“架空線”下地,改善城市景觀,提升土地價值。
該局介紹,目前,廣州市已初步構建起“中心環線+放射干線+區域支線”的立體管廊網絡。上述四個投運管廊中的環城管廊全長45.7公里,是國內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隨軌綜合管廊,呈“O”形環抱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灣五區,共聯通29座變電站、12座自來水廠、加壓泵站及多個通信樞紐。其內設獨立供水艙室、高壓電力艙,大幅提升中心城區供電、供水、通信的保障和應急能力,實現全市供電、供水、通信的綜合平衡和遠程調度。
智慧城管廊與地下空間設計效果圖。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供圖
天河智慧城管廊全長16.95公里,覆蓋廣州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等數字經濟高地,其與廣佛環線智慧城站廳共建地下空間,配建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環衛站、便民服務等可租賃、可銷售、可抵質押的商業設施。管廊內設智能運維系統,實現信息匯集、資源共享、安全監控、應急決策的智能化自動化綜合功能。
琶洲西區管廊全長7.12公里,不僅容納電力、給水、通信等管線,還預埋5G微基站、物聯網感知設備,搭載信息化監管平臺,對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為琶洲數字經濟試驗區提供可靠、安全、便利的設施保障。
琶洲西區管廊220KV黃獵線入廊實景圖。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供圖
廣花管廊全長15.79公里,與廣花快速路改造工程“打包”建設。集成了電力、通信、供水等管線,服務白云機場、廣州北站兩大樞紐。項目通過高精度監測儀器和視頻監控系統,實時預警環境及管線異常,保障重大設施能源供應。
據悉,廣州市實施綜合管廊有償使用機制,破冰破局解決水、電、氣、通信管線入廊費及日常維護費難題。上述四大市屬綜合管廊項目已有電力、通信、供水共167公里管線入廊,已簽訂入廊協議金額1.6億元。(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