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幾天,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布三張“太平洋帶”圖片,配文“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試圖將全球海洋污染問題甩鍋中國。
垃圾
然而短短48小時內,這一指控便被全球媒體和科技工具拆穿——所謂“證據”不僅是舊圖拼湊,更存在地理錯位、人工合成的硬傷,堪稱一場國際級的“打臉”烏龍。
第一張“漂浮塑料”照片攝于2017年,真實拍攝地點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交界的印度尼西亞四王群島,美國自然攝影師伊桑·丹尼爾斯原圖說明明確標注,這片源自當地社區污染,與中國毫無關聯。
垃圾
垃圾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第二張圖片拍攝地竟是洪都拉斯羅阿坦島附近的大西洋海域——2017年法新社調查顯示,該區域主要由中美洲國家河流排污導致,洪都拉斯副市長萊昂納多·塞拉諾曾公開指責鄰國危地馬拉。
垃圾
最離譜的是第三張圖,經圖像鑒定工具Fotoforensics分析,實為美國加州清理裝置與洪都拉斯海域的合成產物,右半部分水體亮度異常,暴露明顯拼接痕跡。
垃圾
這場鬧劇背后,是西方政客對科學事實的選擇性忽視,荷蘭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2018年研究顯示,北太平洋帶約75%-86%的來自遠洋漁業活動。
垃圾
垃圾
中國長江等10條主要河流2019年微塑料年入海量僅126-167噸,遠低于國際模型估算值。華東師范大學李道季教授指出,發達國家上世紀累計排放的數十億噸塑料,才是海洋污染的“歷史欠賬”。
垃圾
就連《科學》網站數據也表明,中國人均海洋塑料排放量全球排名第64位,遠低于美國第88位。
中國的環保行動從未停歇,2020年起實施的“最嚴限塑令”,使全國塑料污染治理成效顯著,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中國分類覆蓋率五年內提升至82%。
垃圾
2025年啟動的“藍海2025”計劃,更將海洋生態修復納入衛星遙感監測體系。這些務實舉措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肯定,卻被選擇性“無視”。
當太平洋帶因洋流匯聚全球污染物時,某些政客卻熱衷于制造“責任幻覺”。從加州合成圖到洪都拉斯舊照,這場漏洞百出的指控恰恰證明:將復雜環境問題政治化,不僅無助于海洋保護,更會消耗國際社會合作治理的誠意。
垃圾
正如《自然》雜志所言:“清潔海洋需要的不是甩鍋,而是每個國家挽起袖子的實際行動?!睂τ谶@場損害中國國際形象的烏龍鬧劇,美方欠中國人民一個鄭重道歉。
而特朗普之所以這么做,大概率就是為了在國際上刷存在感,近期美國在國際上可謂頻繁吃癟,對等關稅實施后,所有的盟友開始“反水”,這讓美國根本就無法維護“科技霸權”,特朗普已經是背書一戰了。
顯然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美國無論采取什么手段,都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