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鮮第一艘盾艦"崔賢"號下水,"崔賢"號將使朝鮮海軍首次具備區域防空和遠程對海打擊能力,"崔賢"號也是朝鮮史上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水面艦艇,因此,下水儀式搞得非常盛大隆重。
("崔賢"號盾艦)
"崔賢"號長約140-160米,排水量5000噸,主桅二層裝有四面相控陣雷達天線,陣面尺寸約2.5米×2.5米,與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的5P-20K雷達相近,對空探測距離250公里左右。
"崔賢"號最顯著的特征是裝了至少4種垂直發射裝置(VLS),共74個單元,堪稱世界之最。前甲板有一大一小兩種VLS,分別為12單元和32單元,后甲板有大中小三種VLS,分別為10單元、8單元和12單元,前甲板12單元和后甲板10單元的大型VLS可能尺寸一致。
(標注的"崔賢"號細節示意圖)
那"崔賢"號的4種VLS能發射什么樣的導彈呢?
大型VLS可能發射兩種導彈,一種是“金星4”大型反艦導彈,號稱射程6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3.5馬赫。另一種是“箭矢2”巡航導彈,射程1500公里,號稱可裝核戰斗部。
中型VLS可能發射朝鮮自行研發的KN-06改進型中程防空導彈,射程120公里,雖然8個單元的VLS少了點,但好歹具備了遠程防空能力。
小型VLS可能用于發射朝鮮自研的"天馬2"防空導彈,射程12公里,44個單元的小型VLS備彈量不算少,但12公里的射程帶來的攔截窗口很小。
雖然"崔賢"號的垂直發射單元看上去很威武,實則恰恰反映了朝鮮在這方面的落后狀態。
近防武器方面,"崔賢"號采用了疑似俄羅斯的"凱甲M"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和開了冷卻孔的630近防炮,此外,在"崔賢"號的艦尾兩側,還布置2座4聯裝發射架,可發射人在回路中制導導彈,用于反小艇作戰。
("崔賢"號的近防炮)
此外,煙囪和進氣口設計表明,"崔賢"號可能采用了柴油動力,而非燃氣輪機,事實上,朝鮮所遭受的封鎖也排除了"崔賢"號采用燃氣輪機的可能性,太費油了,用不起。
由此可見,作為朝鮮第一艘盾艦,"崔賢"號還是比較先進的,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控陣雷達國產化程度低。"崔賢"號最核心的四面陣相控陣雷達并非國產,雖然朝鮮已經仿制了S300防空系統的相控陣雷達,但艦載雷達與陸基雷達不是一回事。"崔賢"號舾裝階段出現了管線未鋪設、雷達天線未安裝的情況,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另外,計劃只建造2艘也暴露了"崔賢"級的關鍵子系統是需要從俄羅斯進口的。
(舾裝階段的"崔賢"號)
二,受限于俄羅斯的技術水平,"崔賢"號雷達的多目標性能,火力通道和電子對抗能力不宜高估。
三,隱身性能差。"崔賢"號的上層建筑雖然采用了內傾設計,但桅桿、煙囪、各種天線和武器配置都比較凌亂,幾乎沒有隱身設計上的考慮。
("崔賢"號隱形能力較差)
四,太偏重于追求火力,"崔賢"號以5000噸的排水量裝了74個垂直發射單元,比052D還多,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這勢必會犧牲航速和續航力。
總之,"崔賢"號雖然相對先進,且賦予了朝鮮海軍區域防空和遠程打擊能力,但由于核心裝備依賴進口,實際起到的作用有限,很大程度上只解決了朝鮮盾艦的有無問題,西方軍事專家評估"崔賢"號的綜合作戰能力約相當于中國052C型的60%,這個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