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事關廣州中考
一批意見被采納
一起來看看
4月27日,廣州市教育局公開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教育局關于2027-2029年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2027-2029年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結果反饋的公告。其中,不予采納的意見有:英語適當降低分值;保留歷史、道德與法治分值;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科目采取開卷考試形式進行等。
點擊圖片跳轉詳情
市教育局通過官方網站、郵箱及市民熱線等渠道共收到意見186條,同類型意見合并后為9類29項。經研究,在29項意見中,采納8項,部分采納11項,不采納10項。此外,有32條不屬于本次征求意見內容,另行研究。
不采納10項
市教育局:維持梯度志愿有利于學校生源相對均衡。
10項不予采納的意見為:
1.“英語應適當降低分值,以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及應用趨勢”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不采納的理由為:關于英語分值,本次英語分值適當提高,一是落實新課標中英語學科的相關要求。二是與新高考分值結構相銜接。三是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提升的基礎載體,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學習、應用、開發等能力的提升。四是符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導向。
2.“保留歷史、道德與法治分值”不予采納。
關于道法、歷史科目。本次改革吸收和借鑒國內一線城市經驗,適當減少道法、歷史科目的分值占比,適當減少道法、歷史科目中識記類知識的考查,有助于緩解道法、歷史科目機械記憶類內容占用學生精力過多的問題。
3.“化學作為理科基礎學科,分值調整可能會影響初中教學和高中學段銜接”不予采納。
關于化學學科,由于化學僅初三年級開設一年,且基礎知識部分偏重記憶的內容較多,適當減少化學科目中識記類知識的考查,更符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和課程改革方向的要求。
4.“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科目采取開卷考試形式進行”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新中考改革2021年起改為全閉卷考試,經過4年實踐表明全閉卷考試對教學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更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水平,更有利于與高考政治全閉卷的考試方式相銜接。當前教學已適應全閉卷考試模式,更多教學時間用于核心素養培養,減輕學生因開卷備考整理大量參考答案的負擔。關于考場管理,我市經過開卷和閉卷實踐對比,全閉卷考試的考場管理更有利于考試公平公正。
5.“取消戶籍限制,完全實現同分錄取”不予采納。
6.“將公辦普通高中隨遷子女錄取比例上限從20%提高至更高”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考慮不同市民群眾需求,結合廣州市公辦普通高中的承載能力,綜合考慮戶籍政策和隨遷子女升學需求,擬適當提高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的比例上限至20%,比例下限8%保持不變,即進一步提升隨遷子女升讀公辦普通高中的機會。
7.“要求2025年中考立即執行新政策”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考慮到2027年參加中考的考生現階段已入讀初一,為保障學生、家長、學校盡早知悉并做好備考準備,廣州市制定了新一周期的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政策文件,目前初一學生按照新課標進行學習,與中考改革并無沖突。
關于“準備期”和配套措施,在課程銜接方面,現行初中課程自2022年起已全面對接新課標要求,各校在核心素養培養、跨學科實踐等方面已有三年系統實踐。對現初一學生而言,其整個初中階段(2024-2027)的教學設計均基于新課標框架,與改革方向具有內在一致性。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在教學資源配置、教師專項培訓、教研共享、課堂提升上也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改革平穩過渡。
8.“隨遷子女也可參加名額分配批次”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廣州市作為超大城市,我局在出臺政策時綜合評估廣州市高中承載能力,廣泛聽取和吸納各方面意見建議,審慎研究隨遷子女入讀政策,通過持續提升高中學位數量、優化學校隨遷子女招生比例(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的比例本次調整上限至20%),按照穩步、有序、漸進的方式推進隨遷子女入讀廣州市學校相關工作,切實做好戶籍生和隨遷子女入學權益保障和平衡。
9.“改為平行志愿”不予采納。
市教育局表示,維持梯度志愿一是有利于學校生源相對均衡,呈現省、市、區屬各校“百花爭妍”活力。二是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提出的克服“唯分數”痼疾和淡化競爭的要求,避免分分計較和過度競爭,更真實反映考生的平時學業水平。三是當前規則自2021年以來已實行4年,進入平穩期,錄取規則連貫穩定有利于2025、2026年中考政策的延續和平穩推進,并實現2027-2029年中考政策的有效銜接。四是根據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督學顧問、高校專家、區教育局代表及省、市、區屬學校代表、家長代表的座談調研,11個區教育局、除個別與會代表外均支持保持目前模式。
10.“提高體育分值占比”不予采納。
根據省教育廳相關要求,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成績計入廣東省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分,按占錄取計分科目總分的8%計算。按廣州市中考總分810分計算,目前的體育70分已達到相關要求。
采納8項
市教育局:將明確隨遷子女往屆生的報考范圍。
采納的8項意見為:
1.語數英是基礎學科,分值提升符合高考改革方向。
2.支持數學加分,強調對理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符合國家科技戰略需求。
3.英語分值提高有助于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廣州城市定位匹配。
4.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科目維持閉卷考試,通過命題改革減輕負擔,如減少機械記憶題。
5.未明確隨遷子女往屆生的報考范圍,建議進行明確。市教育局表示,將在正文及配套文件中明確隨遷子女往屆生的報考范圍。
6.在名額分配招生方面,將更多學校納入。
7.維持梯度志愿,降低滑檔風險。
8.建議調整體育綜合知識測試成績評定方式和體育課成績。
相關解釋說明
在反饋中,市教育局對為什么數學分值最高、為何英語分值不降反升,為什么中考要實施梯度志愿、中考體育為何是計分科目而不是合格性考試給出了詳細的解釋說明。
建議:人工智能時代,英語適當降低分值
回應: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學習、應用、開發等能力的提升
廣州中考新政最受關注的便是錄取計分科目分值的調整。此次共收到120條關于錄取計分科目分值調整的反饋,合并后為8項。其中包括
①語數英是基礎學科,分值提升符合高考改革方向(如“3+1+2”模式)。
②支持數學加分,強調對理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符合國家科技戰略需求。
③英語分值提高有助于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廣州城市定位匹配。
④認為文科科目分值過高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建議與高考分值結構銜接。
⑤建議語文數學同分,體現語文的重要性。
⑥提議英語分值應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及應用趨勢,適當降低分值。
⑦提議歷史、道德與法治分值予以保留。
⑧化學作為理科基礎學科,分值調整可能會影響初中教學和高中學段銜接。
市教育局對于①②③予以采納,④⑤部分采納,⑥⑦⑧不采納。
市教育局解釋稱,根據初中新課標要求,經比對國內主要城市中考分值占比情況,考慮到廣州中考語數英三科及數學單科占比較低,文理科分值占比與國內相關城市對比已處于均衡的實際情況,根據本次改革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為了保持相對平衡,未調整文理科分值占比,僅對部分學科分值進行調整。
本次改革優化了部分錄取計分科目分值設置,更適配初中新課標要求的課時占比,且更好地與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相銜接。其中語文、英語增加至140分,數學增加至150分,也更好地與新高考分值結構相銜接。數學分值略高,主要是強化了理科思維培養的根基,符合國家人才培養戰略需求,也體現廣州作為省數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數理培養特色。
本次英語分值適當提高,主要考慮——
一是落實新課標中英語學科的相關要求。英語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同時通過語言學習發展批判性思維等跨文化交流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全球意識與家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
二是與新高考分值結構相銜接。目前高考中英語為150分,提升英語分值有利于學生為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更好地適應英語學習的要求和難度,實現初、高中英語教育的順利過渡。
三是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提升的基礎載體,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學習、應用、開發等能力的提升。四是符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導向,作為廣州國際化大都市的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個人未來更好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城市的國際化發展,助力廣州建設成為中心型世界城市。
關于道法、歷史科目。本次改革吸收和借鑒國內一線城市經驗,適當減少道法、歷史科目的分值占比,適當減少道法、歷史科目中識記類知識的考查,有助于緩解道法、歷史科目機械記憶類內容占用學生精力過多的問題,更符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和課程改革方向的要求。
關于化學學科,由于化學僅初三年級開設一年,且基礎知識部分偏重記憶的內容較多,適當減少化學科目中識記類知識的考查,更符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和課程改革方向的要求。相關科目分值調整將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命題思路優化、試卷結構優化等方式,對相關科目的學業質量和高考銜接做好充分的配套準備。
還有意見提到增設編程、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考核,市教育局回應稱,編程、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考核將根據條件適時考慮納入學校課堂教學的考核范圍和信息學考查范圍。
建議:現初一適應期不足,延至2028年實施
回應:多舉措確保改革平穩過渡
有市民提出,擔憂2024年初一學生適應期不足,建議增加過渡期。建議政策延至2028年實施,避免打亂教學節奏。對此,廣州市教育局回應,廣州中考改革政策文件有效期將于2026年12月30日到期,考慮到2027年參加中考的考生現階段已入讀初一,為保障學生、家長、學校盡早知悉并做好備考準備,制定了新一周期的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政策文件,目前初一學生按照新課標進行學習,與中考改革并無沖突。
關于“準備期”和配套措施,在課程銜接方面,現行初中課程自2022年起已全面對接新課標要求,各校在核心素養培養、跨學科實踐等方面已有三年系統實踐。對現初一學生而言,其整個初中階段(2024—2027)的教學設計均基于新課標框架,與改革方向具有內在一致性。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在教學資源配置、教師專項培訓、教研共享、課堂提升上也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改革平穩過渡。在后續推進中考改革的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將會密切關注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反饋,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措施,確保改革平穩有序。
建議:中考改為平行志愿
回應:梯度志愿有利于生源均衡,避免分分計較
關于志愿填報,有市民希望維持梯度志愿,降低滑檔風險,也有市民建議改為平行志愿。關于中考為何要實施梯度志愿,廣州市教育局也作出了詳細說明:
一是有利于學校生源相對均衡,呈現省、市、區屬各校“百花爭妍”活力,保持各區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給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二是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提出的克服“唯分數”痼疾和淡化競爭的要求,避免分分計較和過度競爭,更真實反映考生的平時學業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良好生態。三是當前規則自2021年以來已實行4年,進入平穩期,錄取規則連貫穩定有利于2025、2026年中考政策的延續和平穩推進,并實現2027—2029年中考政策的有效銜接。四是根據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督學顧問、高校專家、區教育局代表及省、市、區屬學校代表、家長代表的座談調研,11個區教育局、除個別與會代表外均支持保持目前模式。
因此,綜合考慮廣州歷年中考政策形成的教育生態、考生人數逐年快速上升帶來的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壓力等因素,將繼續采用考前填報、志愿優先投檔方式進行錄取,為廣大考生創造相對公平、公正、科學的錄取環境。
建議:中考體育調整為“合格性考試”
回應:學生中考體育成績須以分數量化體現
有建議提出,將中考體育調整為合格性考試。廣州市教育局回應,中考體育成績評定中,已將合格性要求納入其中。同時根據省教育廳相關要求,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成績應計入廣東省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分,學生中考體育成績須以分數量化體現,因此將學生達到合格要求的學年次數與學生統一考試成績相關聯。
另外,2027—2029年周期的中考體育政策預計將保持基本穩定,在評分標準方面將結合往年各項目考生得分情況,均衡各項目難易程度,使評分標準更科學,更有利于引導考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相應項目,實現各個體育運動項目科學、健康、均衡、普及發展。
來源丨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
編輯丨楊枝甘露
校對丨文森藍
初審丨陽倚西樓
復審丨田心君
簽發丨吳美美
投稿郵箱 | haizhujun@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