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被生活磨礪變得粗糙,不妨停下來傾聽心靈的跫音,不要在風雨中忘記了最初的方向。”這是4月15日,極目新聞記者瀏覽劉楊萍的朋友圈時看到的一句話。
寫下上述朋友圈文字時,劉楊萍剛剛幫自己曾經審判過的一位少年解決麻煩,助其進入人生的新階段。
2023年12月27日22時許,時任孝感市云夢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的劉楊萍,在參加工作會議返回法院途中,被一名酒駕司機駕駛的小汽車撞成重傷。記者見到劉楊萍時,她仍在孝感市某醫院接受康復治療。
這位在司法審判一線奮斗30余年的女法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赤誠之心踐行初心使命。
劉楊萍
跨越8年的關愛
失足功夫小子重獲新生
“聽說您那邊發大水了,我接您到我們這邊來吧。”2008年,孝感遭遇洪澇災害時,劉楊萍接到一個特殊的電話。打電話的是劉楊萍曾經審判過的男孩小明(化名)。時年16歲的小明,從電視上看到了孝感水災,擔心劉楊萍的安危,堅持要來接她。
來自外省農村的小明,曾就讀于一所武術學校。2007年暑假時,小明計劃到南方打工掙學費,中途在孝感下車時一念之差觸犯法律,被判刑6個月。案件的主審法官就是劉楊萍。
2008年正月初三,小明刑滿釋放。過春節了,劉楊萍沒有忘記小明,特意買了衣服和一些吃的,趕到孝感火車站送小明回家,說服他振作精神,走好剛起步的人生路。小明向她保證,要努力實現夢想。
回去以后,小明非常勤奮,每有進步就打電話來向劉楊萍匯報。小明參加某電視臺主辦的武術擂臺節目并取得佳績。這也讓他獲得機會,到香港當起了電影替身演員,參與了多部知名電影的拍攝。
8年后的2016年,小明回到家鄉準備做點生意。然而,因為過往的犯罪記錄,當地主管行政部門拒絕為其辦理手續。
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增設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該制度規定,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小明符合法律規定封存條件,卻依然為過去的經歷所困擾,只好打電話向劉楊萍求助。劉楊萍以法官的身份,致電該主管行政部門,解釋法律規定、講明利害關系,最終幫小明解決困境,順利辦理手續。
“如果能夠將社會的、法律的、情理的多種因素融入司法過程,一定能讓當事人走向幸福快樂。”事后,劉楊萍在朋友圈記錄了此事。事實上,她審判過的多名少年失足者,回歸社會后都把她當成了大姐姐、好朋友,向她匯報自己的進步、出息、成才。
犯盜竊罪獲緩刑的女孩
勇敢制止盜竊
未成年人案件因其涉案主體的不同,有區別于一般案件的獨特性。作為長期從事少年審判的法官,劉楊萍一直在思考:怎樣在公正司法的同時,用法律和愛心來幫助那些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重獲新生?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犯罪行為、審判活動給他們的心靈留下的陰影,劉楊萍引入了“圓桌審判”模式,一改以往法官高高在上、被告人在下的威嚴局面,以平等交流代替嚴肅訊問氛圍,以溫馨庭審緩解未成年人沉重壓抑心情,庭審過程以未成年人“失足點”為切入點,寓教于審、懲教結合。
此外,劉楊萍還先后探索審前社會調查、緩刑考察等辦案方法。即在庭審之前,委托司法人員到村里、社區、學校等被告人所在地了解其表現、性格,看是否適合在社會上改造,并簽訂幫教協議;對緩刑少年犯實行“一檔二卡三幫四見面”,使其在社會上接受改造的同時,經常接受法官的教育、幫扶。
在審查女孩涂某盜竊案過程中,劉楊萍了解到,因家庭困難,涂某初一輟學到城里打工,但漸漸地迷上了網上游戲,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庭審中,涂某淚流滿面,發誓重新做人。通過合議庭合議,法庭當庭宣判涂某緩刑。
在緩刑期間,劉楊萍多次到涂某的村里回訪考察、跟蹤幫教,耐心鼓勵她改過自新。涂某漸漸地對人生、親情、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也變得積極勇敢。
此后某一天,在某處人潮擁擠的天橋上,涂某發現有小偷在偷人錢包,她條件反射似的大聲喝止。小偷不僅沒能得逞,還當場被抓。
在盡力溫情挽救每一個失足少年的同時,劉楊萍也始終堅守法律底線,確保其經手的每一起案件都得到公正裁判。
一起盜竊案被告人的父親,是劉楊萍小學的老師。老師得知案子在自己學生手里,認為憑著昔日師生關系的面子,可以對兒子從輕發落。
“我是您的學生,當然不希望您的兒子被判刑。可他觸犯了法律,我只有執法的義務,沒有枉法的權利。”劉楊萍耐心地同老師講明道理,并依據事實和法律對被告人判處了有期徒刑。
邁入法院大門第一天起
就謹記一句話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里已經變成了我的精神家園,成了我的詩和遠方。”劉楊萍歷任孝感市孝南區法院刑二庭庭長、少年庭庭長、政治部主任、副院長,2016年調任大悟縣法院院長,2020年調任云夢縣法院院長。
2020年離開大悟,赴任云夢法院院長時,劉楊萍寫下了上述文字。如今,因為傷病,她不得不離開審判執行一線。
每次老同事們到醫院來探望,表達能力受限的劉楊萍,總是會艱難地向他們囑咐一句話:“法官的一言一行,關乎司法公信力。”
從32年前,劉楊萍邁入法院大門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像警鐘一樣,時常在她的耳畔響起。
在一起團伙犯罪案中,案件被告21人,涉案50余人,涉及5個罪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3人,參與訴訟律師19人。案情之復雜,在當時罕見。
擔任主審法官的劉楊萍夜以繼日地審閱相關材料,抽絲剝繭搜尋蛛絲馬跡,反復推敲證據鏈的每一個環節,劉楊萍撰寫了10余萬字材料,確保每一個判決都能經得起考驗。
為進一步提高庭審質量和效率,她大膽改革庭審方式,首次推行刑事案件庭前證據開示,突破庭審調查模式,圓滿完成了庭審。21名被告人經宣判后全部認罪,無一人上訴。
多年來,劉楊萍依法審理刑事公訴案件600余件,年均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40余件,累計化解糾紛1000余起,調撤率達87.6%,創造了“零錯案、零信訪”的業績。
走上領導崗位后,劉楊萍積極推動管理與改革創新,帶頭研究制定10余項司法體制改革制度;探索“鄉土司法”模式,融合中心法庭與巡回審判,成立“法官流動工作室”,設立法官聯系點、巡回審判法庭;聚焦少年與家事審判,創新“三審合一”,為婦女兒童提供專業司法保護,相關少審經驗在全省法院推廣、在全國法院少年審判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并獲評全省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十大典型案例。
工作以來,劉楊萍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獲得“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三八紅旗手”“全省優秀法官”等10多項稱號。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