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車圈被一條消息炸開了鍋——2025款吉利銀河E8(參數丨圖片)直接掀桌子了!14.18萬起的價格配上710牛米的狂暴扭矩,這哪是賣車啊,簡直是把行業潛規則按在地上摩擦。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看看,這款車到底憑什么敢這么豪橫?
還記得去年銀河E8剛上市時,3萬輛的銷量就讓同行直冒冷汗。沒想到新款更狠,直接把高性能電動車的門檻砍到了燃油車價位。單電機版本373牛米已經夠日常撒歡,雙電機四驅版本710牛米的扭矩是什么概念?紅綠燈起步時,后視鏡里基本只看得到對手的車標。更絕的是,這套狂暴動力系統居然配了個"買菜車"的價格,難怪網友調侃:"吉利這是要把性能車做成快消品啊!"
但銀河E8的殺手锏遠不止動力。現在市面上很多車把智能駕駛當頂配專屬,這車倒好,全系標配L2級輔助駕駛,自動泊車、高速領航這些"黑科技"連14萬出頭的入門款都能享受到。想象一下,剛拿駕照的新手司機,用買 說到價格策略,吉利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14.18萬的限時置換價明擺著要掏空合資燃油車的口袋,畢竟這個價位連 不過話說回來,光堆參數不算真本事。我特意蹲了幾天車主論壇,發現真實續航達成率能到85%左右,車機系統也沒見大規模卡頓投訴。有個跑網約車的師傅分享:"充滿電能跑小500公里,比官方標的實在。"當然也有車主吐槽快充速度受溫度影響大,但考慮到價格,這些槽點反而顯得有點"凡爾賽"——畢竟同價位的某日系電動車,連吐槽快充的機會都沒有。 站在消費者角度看,銀河E8這波操作其實揭開了行業底褲:原來不是電動車必須賣得貴,而是某些品牌溢價太狠。現在壓力給到競品這邊——是跟著降價還是繼續裝睡?有個細節特別有意思:在銀河E8公布售價后,某品牌銷售的朋友圈突然開始狂推"老款清庫存優惠"。看來這場由710牛米引發的"價格地震",正在讓整個行業重新思考什么叫性價比。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銀河E8憑什么敢暴打潛規則?答案很簡單——用燃油車的價格賣電動車的性能,用入門級的定位給豪華級的配置。當別的品牌還在玩"加錢解鎖功能"的游戲時,吉利直接掀了牌桌。這種簡單粗暴的誠意,或許才是消費者最想看到的"行業潛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