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一千多名開國將帥中,如果論能征善戰(zhàn),相信很多人都能羅列出一大堆名將,確實,將星璀璨的開國將帥中,從不乏卓越的軍事指揮者,很多名將都有屬于自己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論戰(zhàn)場指揮能力,自然名將輩出,那么,這些名將中,都有誰具備“單騎沖敵陣”的實力呢?
對比坐鎮(zhèn)指揮,“單騎沖敵陣”更加凸顯出個人勇猛,歷史上,在冷兵器時代,論“單騎沖敵陣”,項羽、關(guān)羽、冉閔、李存孝、楊大眼、楊再興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史料上都有記載,到了近現(xiàn)代,隨著槍支大炮的廣泛使用,孤身闖敵陣這樣的壯舉并不像古代那樣有時候能直接改變戰(zhàn)局,但是,在鼓舞士氣、震懾敵膽方面依舊效果顯著。
在部分史料或口述材料中記載,以下這幾位開國將帥,在各自軍旅生涯中,都曾有過“單騎沖敵陣”的事跡:
賀炳炎:孤膽英雄。
有記載說,賀炳炎16歲從軍后,初戰(zhàn)就揮舞菜刀孤身沖入敵陣,左砍右殺,連斃數(shù)人,令敵軍畏懼不前,引起了賀龍的注意,從此賀龍專心培養(yǎng),終成賀龍麾下得力戰(zhàn)將。
敵人對湘鄂西蘇區(qū)進行第四次圍剿期間,一股敵軍沖擊賀龍總部,當時只有軍校學員在旁,危急時刻,賀龍命令學員加入戰(zhàn)斗,正在受訓的賀炳炎拿起一把大刀就沖進敵陣,一連砍倒幾個敵人,奪槍殺敵,一氣呵成,在他的氣勢下,其他學員也加入戰(zhàn)斗,遂克敵。
1935年,后坪戰(zhàn)斗,遲遲打不開局面,兩個突擊隊始終被敵軍炮火壓制,膠著狀態(tài)下,賀龍一聲命令“賀炳炎上!”,賀炳炎受傷后依然沖鋒,竟只身突擊成功,此戰(zhàn)后,賀炳炎被譽為“孤膽英雄”。
徐海東:老虎下山。
早期的徐海東擅長拼大刀,是鄂豫皖蘇區(qū)的一員猛將,每臨戰(zhàn)事,必親自揮舞大刀沖進敵群,所向披靡,猶如猛虎下山,因此被人稱為“徐老虎”。
查AB團期間,徐海東被羈押,敵軍來犯,徐海東來不及換軍裝,說服看管自己的戰(zhàn)士,只身穿著大褲衩揮舞大刀上陣殺敵,敵軍無不膽寒,紛紛避讓。
1931年,徐海東時任陳賡師長麾下團長,依舊不顧自身安危,喜歡孤身闖敵陣,為此常被陳賡批評,時陳賡麾下還有另一位猛將——許世友,閑暇時刻,愛看熱鬧的陳賡就攛掇徐海東和許世友比拼下武力,據(jù)說,徐海東曾讓少林出身的許世友都甘拜下風。
許世友:敢死隊長。
少林出身的許世友,憑借一身硬功夫,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主力軍長、騎兵司令。
據(jù)統(tǒng)計,在鄂豫皖蘇區(qū)和川陜蘇區(qū),許世友曾七次參加敢死隊,承擔突擊任務(wù),并擔任敢死隊長,親自揮刀與敵軍拼殺,所到之處,敵軍非死即傷,紛紛敗退,戰(zhàn)士們士氣受到鼓舞,往往因此克敵制勝。
賀龍:雙刀傳奇。
賀龍元帥雖不像以上三位有著親自揮舞大刀沖敵陣的記載,但是兩把菜刀鬧革命的事跡人盡皆知,為了救朋友,賀龍僅帶十幾個人,憑著手中的菜刀勇闖縣衙,無人敢擋,成功救出朋友。
南昌起義失利后,賀龍輾轉(zhuǎn)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拉部隊,在他的威名震懾下,那些反動鄉(xiāng)紳不但不敢舉報,反而熱情接待并提供物資;毛澤東在動員大會上,就曾拿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事跡來鼓舞士氣。
孫繼先:硬漢勇士。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任紅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營長的孫繼先,多次承擔重要任務(wù),湘江之戰(zhàn),孫繼先不顧生死,率先沖進敵陣,憑借手中大刀,連砍十幾個敵軍,氣勢如虹,自己卻未受傷。
大渡河畔,孫繼先挑選十七名勇士,親自帶隊,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孫繼先靈活地躲避過敵軍的槍炮,到達對岸,親自砍殺敵軍,成功奪得陣地,保證了大部隊的順利過河。
其實,除了上述幾位開國將帥,帶隊夜襲陽明堡的陳錫聯(lián)、以“鐵砂掌”功夫聞名的錢鈞等將領(lǐng),也都有著類似“單騎沖敵陣”的傳說,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身先士卒”永遠是鼓舞士氣的一大軍人精神,正是因為無數(shù)先輩的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