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軍區有兩位猛將,他們被稱為山東的雙雄,這兩個人估計很多人都猜出名字,沒錯就是王建安與許世友。他們倆人都是來自四方面軍的,并且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一個在魯中,一個是在膠東作戰,山東軍區在他們二人的領導下業發展的非常不錯。在華野進行整編的時候,王建安成為了兵團司令,可是許世友卻沒有選上,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按理說他們兩個人的軍事能力應該差不多,之后卻有這么大的差距。
其實這兩個人的關系是比較親密的,不管說誰都繞不開另外一個。雖然兩個人都是來自四方面軍,還都因為犯了錯誤被送到了延安學習,不過卻有一點兩個人原本都應該去129師的,最后卻去了115師任職。并且一個負責魯南,一個則去了膠東。
解放戰爭的時候,魯南就出了個八縱,而膠東則組建了九縱,這兩支部隊就由王建安與許世友兩人負責。不過在選兵團司令的時候,為啥是王建安被選上而許世友卻落選了呢?說白了這就是王建安的能力更為出色,他當兵團司令最合適。
王建安是從1943年就在魯中軍區擔任司令,并且在這個地方扎根弄建設工作,還擅長帶兵,華野的八縱與東北的三縱都是從他的軍區走出去的,這兩支部隊在野戰軍中可都是王牌軍。另外經濟方面的工作,王建安也非常擅長,他不僅在沂蒙山搞兵工廠,還有被服廠,這都是物資來源。
1944年,在沂水縣被打下后,魯中同淮濱的聯系就建立起來,物資通道暢通無阻,那么淮海戰役的時候,前線才能夠堅持下去。所以王建安不僅擅長打仗,在搞建設上他也是相當出色的。至于許世友,打仗就是猛。
在膠東保衛戰的時候,許世友就帶著部隊同敵人硬碰硬,將敵人的據點一個個拿下,雖然殲滅了八千多敵人,卻也折損一萬多人。所以在將兩個人進行比較的話,就會發現,許世友打仗不怎么動腦筋,而王建安就擅長打巧仗。因此,王建安屬于全面行的將領,他更適合擔任兵團司令,而許世友則適合當縱隊的司令。
而要說他們兩個人差距拉開的轉折點就是1948年的濟南戰役。當時王建安是在山東軍區擔任副司令,他想到了聲東擊西戰術,就是將聶鳳智的兵團同宋時輪的兵團放在一起對敵人發起進攻。許世友雖然是軍區的司令,可是他打仗卻讓中央很不滿意,所以在濟南戰役結束之后,王建安就成為了兵團司令,而之后淮海戰役中,王建安領著五個縱隊去圍剿黃百韜,他用挖戰壕與炮火覆蓋的戰術,就在七天之內將碾莊于給打下來。
在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的時候,王建安又帶著九個縱隊去阻擊邱清泉的兵團,消滅敵人4.3萬,而自己損失1.2萬,這樣的戰損比怎么看都合適。正是這樣硬核的戰績,怎么能不讓王建安來擔任這個兵團司令呢?許世友當時的身體不好,所以他就留在膠東守家,因此也就沒有什么戰功。他也就比王建安差一點。
其實他們兩個人在組織年前的表現與印象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影響到他們在部隊里的職務。在1937年的時候,許世友曾鬧過一出拖槍出走的事情,卻也是王建安告發,而在中央來看王建安比許世友可靠。另外王建安是能夠團結同志的,尤其是為人處世上,他比許世友更加出色,而這也就使得他更得組織器重,許世友向來直率,很容易在一些問題上同戰友有爭執,不利于團結,所以在掌控大局上,組織是比較看重王建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