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內,馬瑞利中國區總裁申克磊從容講述這家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的戰略藍圖。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意大利企業,馬瑞利早已將中國視為其全球創新的核心引擎。在這場以“技術躍遷·智啟未來”為主題的溝通會上,申克磊不僅揭開了馬瑞利最新技術的神秘面紗,更勾勒出其在智能化與全球化浪潮中的獨特定位。
“在中國,為全球”:戰略錨點的雙重使命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更是技術創新的試驗田。”申克磊的開場白直指馬瑞利的戰略核心。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馬瑞利始終踐行“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為全球”的雙重使命。一方面,深度融入本土化需求,與比亞迪、吉利、蔚來等車企緊密合作;另一方面,將中國研發的前沿技術反向輸出至歐美市場,形成“東方研發、全球應用”的閉環。
這一戰略的底層邏輯,源于中國市場的三大特質:速度、包容性與顛覆性。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高接受度、車企對供應鏈的極致效率要求,以及政策對新能源與智能化的強力推動,倒逼馬瑞利必須“跑得更快”。例如,其中國研發團隊僅用90天便實現了“鋒影光刃前照燈”從概念到樣品的突破,厚度從行業普遍的10毫米壓縮至5毫米,且成本持平。“這背后是中國團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預判,以及全球資源的無縫協同。”申克磊強調。
此次馬瑞利展臺以“產品生命周期”為線索,劃分為四大展區——動量實驗室、加速迭代區、疾馳加速帶、瞬刻沖擊區。這種獨特的布局方式,既是對行業“快節奏創新”的回應,也暗含了馬瑞利從研發到量產的完整方法論。
動量實驗室:前瞻技術的“破壁者”
這里是馬瑞利最“天馬行空”的展區,匯集了下一代汽車技術的雛形:
鋒影光刃前照燈:全球最薄車燈(5毫米),通過微型化光學模組與散熱優化,釋放車頭設計空間,為車企提供更多造型自由度;
TFT-OLED像素化尾燈:首款實現“無顆粒感”顯示的尾燈,支持動態符號與車際通信,例如在剎車時投射警示動畫;
激光投影系統:可將導航信息直接投射至車身任意曲面,甚至在地面生成安全警示區,夜間辨識度提升300%。
“這些技術并非遙不可及。”申克磊舉例稱,鋒影光刃大燈已進入量產倒計時,預計2026年搭載于某自主品牌旗艦車型。
加速迭代區:軟件定義汽車的“神經中樞”
在軟件定義汽車(SDV)時代,馬瑞利選擇以“全域集成”破局。其開發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首次將4G/5G通信模組、域控制器、人機交互系統整合為單一硬件平臺,開發周期縮短40%。“傳統車企的電子架構像‘拼積木’,而我們提供的是‘樂高套裝’。”申克磊比喻道。這一模式已獲多家新勢力車企的定點,首個量產項目將于2025年底落地。
疾馳加速帶:平臺化降本的“秘密武器”
面對車企愈發嚴苛的成本要求,馬瑞利祭出“平臺化+模塊化”組合拳。以單閥半主動減振器為例,通過專利技術將傳統雙閥結構合并為單閥,成本降低15%,空間占用減少30%,且性能不打折扣。類似邏輯也應用于全鋁散熱器(體積縮小43%)、黑鏡顯示屏(強光可視性提升50%)等產品。“平臺化不是簡單的零件通用,而是從設計源頭重構供應鏈。”申克磊坦言。
瞬刻沖擊區:量產技術的“效率革命”
這里展示的是已投入市場的成熟技術,例如microLED自適應大燈。憑借每平方厘米超萬顆像素的密度,其光束可精準避開對向車輛駕駛員,夜間行車安全性提升60%。另一款靈活燃料系統則專攻拉美市場,支持乙醇混合燃料的實時調節,幫助中國車企搶占南美份額。“從實驗室到流水線,我們追求的是‘無縫切換’。”申克磊表示。
---在隨后的提問環節,申克磊進一步揭示了馬瑞利的創新邏輯與應對策略:
Q:馬瑞利如何平衡前瞻研發與成本壓力?
“創新是降本的最佳路徑。”申克磊以單閥減振器為例,說明“減法設計”如何實現性能與成本的雙贏。此外,馬瑞利在中國設立的8大研發中心,通過本地化人才與供應鏈,將研發效率提升至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Q:靈活燃料技術會進入中國嗎?
“現階段中國聚焦電動化,但技術儲備必須超前。”申克磊透露,馬瑞利正與高校合作研發氫燃料噴射系統,為未來十年可能的能源轉型鋪路。
Q:展區按產品周期劃分的深意是什么?
“這是對‘速度’的極致追求。”申克磊解釋,從概念到量產,馬瑞利要求周期壓縮至9-12個月,遠快于行業平均的18個月。“只有讓技術快速落地,才能搶占市場窗口期。”
未來之戰: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雙螺旋
面對智能電動汽車的激烈競爭,申克磊將馬瑞利的優勢歸結為三點:技術縱深度、全球資源網、本土化敏捷性。
在技術縱深度上,馬瑞利七大事業部覆蓋照明、電子、懸掛等全鏈條,可提供從單一零件到系統集成的“一站式服務”;在全球布局上,其50余座工廠與研發中心形成跨洲協同網絡,例如中國團隊主導車燈創新,歐洲團隊專攻高性能懸掛;在本土化層面,馬瑞利甚至為中東市場開發了耐高溫車機系統,為北歐定制防凍電池管理系統。
“未來的競爭,是生態與生態的對抗。”申克磊總結道。2025年,馬瑞利計劃將中國市場的創新成果復制至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同時通過并購整合增強軟件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僅是供應商,更是車企的‘共創伙伴’。”
走出馬瑞利展館,一塊寫著“From China, For the World”的LED屏格外醒目。這不僅是口號,更是馬瑞利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在這里,速度與規模催生技術革命,而革命的紅利終將反哺全球。當汽車產業從“機械定義”邁向“軟件定義”,馬瑞利的故事證明:唯有扎根本土、擁抱變革,才能在價值鏈重塑中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