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4月28日訊 (記者 郎韜 通訊員 杜雅琳 吳楠)為深入貫徹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濰坊市濰城區創新實施“社會工作生態伙伴計劃”,以“需求導向、項目運作、生態共建”為路徑,構建起“資源互通、優勢互補、發展互促”的治理新模式,推動基層治理從“政府主導”向“社會協同”轉變,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共創”升級,持續擴大社會治理“同心圓”,探索出一條具有濰城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徑。
黨建領航,搭建資源聚合平臺
今年以來,濰城區委社會工作部以《2025年度全區社會工作創新項目申報工作通知》為有力抓手,組織專業團隊和人員對申報項目進行嚴格把關與細致評估,精心挑選出74個涵蓋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新興領域、社會工作等關鍵領域的項目“需求清單”,創新推出“項目認領”機制。通過召開資源對接會、發布公益倡議書等方式,積極引導愛心企業、社會組織、轄區單位參與項目認領,形成“黨建引領-資源整合-項目落地”的閉環。如區社工協會通過“伙伴計劃”成功與農業銀行濰城支行達成共建協議,開展“朝夕相伴 紅色相助”兩代代際互助項目,社會工作部全程參與和指導,安排專人定期跟進,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真正實現了“社區點單、黨委派單、伙伴接單”的良性互動。
機制創新,項目共建培育新動能
濰城區委社會工作部建立“五階管理”模式(需求發布→項目展示→共建認領→過程督導→成效評估),為認領單位、企業配備社會工作專家和業務部門指導員,提供項目指導、資源對接、宣傳推廣等專業支持,統籌協調整個項目的實施驗收等工作,努力在項目的精細管理和作用發揮上推深做實,目前已有18個項目被愛心企業和單位認領,已有3個項目按程序簽訂《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并進入項目實施階段。對于這些認領企業,社會工作部將納入全區社會工作生態伙伴計劃,授予“伙伴單位”證書,為成效顯著的單位頒發社會工作貢獻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共同參與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共建共融,打造生態共創體系
濰城區委社會工作部全力推進多方協同聯動,精心構筑多元的社會工作生態共建體系,依托“伙伴計劃”這一有力抓手,將轄區內的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企業和轄區單位緊密串聯起來,深入挖掘社區中潛藏的能人志士與專業人才,積極引導他們投身基層治理工作。在資源共享方面,社會工作部整合各方資源,實時發布社區需求以及各方所能提供的資源信息,實現供需雙方的高效精準匹配。在價值共創方面,組織專業人員深入挖掘探尋社區的歷史底蘊、地域特色,以創新實施的社會組織輪值服務機制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大力提升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比如舉辦“雷鋒志愿服務大集”“鄰里文化節”等活動,調動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成功推動基層治理從單純的物質層面協作上升至精神層面的價值共創,形成極具凝聚力的社會工作文化內核。以“鄰里守望”等成功項目為模板,組織經驗交流分享會傳授經驗與做法,實現舉一反三,快速復制,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品牌項目,切實把分散的社會力量凝聚成推動基層治理的磅礴合力。
濰城區通過“伙伴計劃”,將分散的社會力量轉化為凝聚的治理效能,不僅有效破解了基層資源不足的難題,更培育出“人人都是治理者”的共同體意識。展望未來,濰城區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深化“項目化運作、生態化發展”模式,不斷優化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的更好路徑,努力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書寫出精彩的濰城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