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遂寧市蓬溪經開區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派蓬勃景象。去年此時,這里還是一片閑置廠房,如今卻矗立起一幢幢現代化食用菌深加工車間。“從入場到投產僅用了5個月,這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這令人驚嘆的“蓬溪速度”,正是遂寧市“效率革命行動”的生動注腳。作為中國西部食用菌重要生產基地,蓬溪縣正以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刻上全新坐標。
專班攻堅破冰 5個月打通41道關卡
2023年底,蓬溪縣人民政府與極菜(重慶)食品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在蓬溪經開區金橋片區投資建設川味特色標準化食材生產線項目。
項目總投資5億元,利用騰退后的四川酵量項目廠房進行建設,主要對原廠房進行裝修,購置5條食材生產線及附屬設施,主要產品為預制菜、調味料、湯料等,以“騰籠換鳥+鏈式招商”模式,樹立鄉村振興新標桿。
愿景美好,但設備利舊、資料整理、消防整改、電力擴容等等問題把項目“鎖”在了圖紙上。“為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經開區在企業入駐后,迅速建立了‘專班’服務機制。”蓬溪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攻堅專班將問題細化為“作戰圖”,通過現場辦公、定期調度、交流座談、協調推進等方式,先后開展各類現場調研、推進會約20余次,將所有問題掛“圖”銷號。
除此之外,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確保政企能及時溝通項目進展情況,共同商討解決企業在投產前遇到的綜合性問題,進一步系牢政企的溝通紐帶,確保企業在3月底試投產平穩有序進行。
并聯審批+服務前置,跑出“蓬溪速度”
“過去辦手續麻煩又復雜,如今方便了很多。”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展示著項目審批流程圖,表示蓬溪縣行政審批局開辟“綠色通道”,不僅有項目秘書跟進各項審批手續,還將常規的串聯審批改為“多線并進”,將用地規劃、環評、施工許可等41個審批事項整合為“服務包”,審批時限壓縮了15%。
“蓬溪速度”不僅體現于審批流程,更在于解決問題的速度。“有一天晚上,供水水壓出現了問題,我們打電話給經開區管委會,本以為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解決,沒想到不到1個小時他們就開車上門來協調解決問題。”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正是這種“問題不過夜”的作風,讓該項目創下“百日簽約、半年投產”的紀錄。
不僅要跑出項目落地的“加速度”,更要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讓每個市場主體都感受到“蓬溪”溫度。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項目之初,他們預想了許多問題和困難,也擔心會“水土不服”,沒想到專班成員直接駐場辦公,將他們想到的、沒想到的都考慮周全,讓他們能夠專心生產、安心生產、順心生產。
據了解,2025年3月底,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骨湯、復合調味料、菌類產品3類產品線同步投產,年產菌類罐頭達3000噸,帶動建成3個千畝食用菌基地,聯動采購本地食材1億元推動冷鏈升級。
從“一朵菌菇”到產業集群,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從審批大廳的“計時沙漏”,到車間里的智能生產線;從田間低頭的白色大棚,到電商平臺的即時數據,蓬溪正以效率革命重塑產業生態。
站在蓬溪縣食用菌產業全景圖前,“三千畝智能化種植基地、三千畝精深加工園、三千畝農旅融合示范區”規劃格外醒目。在明月鎮白廟村,返鄉青年吳勇的菌菇大棚接入了5G監測系統,“溫度濕度手機隨時看,訂單還沒采收就被企業預訂了”。而在縣電商產業園里,主播們正通過直播間將菌菇產品賣向全國,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
“效率革命不是目的,而是鄉村振興的引擎。”蓬溪縣委書記黃亞軍說。如今,蓬溪全縣食用菌年產量達16.6萬噸,形成從菌種研發、工廠化種植到食品加工、電商物流的全產業鏈,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5萬元,更催生出“菌菇主題游”“采摘研學”等新業態。曾經“藏在深山”的菌菇,正蝶變為三產融合的“黃金產業”。
在遂寧蓬溪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項目做起來,企業火起來,就業帶起來,百姓富起來,經濟興起來。(何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