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王牌”要失效?特朗普徹底慌了
日前,據總臺報道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允許海底采礦,外媒普遍認為,此舉旨在加大對深海稀土礦物的開采力度。
關于美國準備海底采礦這件事,有兩個重點:
- 一個是,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國際法,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屬于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在國際海底區域從事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必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框架內進行,國際海底區域的法律地位和勘探開發制度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在國際實踐當中得到了切實的遵循。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繞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法,擅自授權開展國際海底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損害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美方的行政令還涉及美國單方面非法劃定的200海里以外大陸架,美方授權在其所謂“外大陸架”上從事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活動,違反國際法,損害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上述行徑再次暴露出,美方為一己之利,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單邊主義做法和霸權本質。
- 二個是,正如外媒認為的那樣,美國此舉旨在加大對深海稀土礦物的開采力度,為什么要加大開采力度呢?因為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神。這也不是我妄自揣測,白宮前高級經濟官員、美國前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布羅德曼給出了相同的結論,他們坦言道,“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神。”
要知道,“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從日常的電子產品,到高精尖的軍事武器,都離不開稀土的身影,可以這么說,沒有稀土,現代工業將無法繼續發展。而中國的稀土儲備量巨大,出口量也非常大,歐美國家長期依賴中國稀土。但是稀土這種資源,消耗以后,不能快速再生,所以近些年中國也開始控制稀土出口。好資源必須留在國內。再加上美國關稅政策一出,那咱們更得好好管控出口了,不是嗎?
掐美國脖子系列來了
今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無理加征所謂 “對等關稅”,試圖在貿易上給中國 “使絆子”。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的決心和實力。中方火速出臺反制 “組合拳”,其中就包括針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招,可謂是 “穩準狠”,直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要害。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方的管制措施已經引發了歐洲和日本汽車行業對供應短缺和停產的擔憂。相關稀土和磁鐵庫存極為有限,不少企業都在急于囤貨并尋找替代供應。可建立新供應鏈談何容易?那是面臨著諸多難以逾越的挑戰。一些貿易商和高管甚至警告,中國對稀土礦物實施的出口管制,可能導致汽車生產停產,一旦中方完全切斷出口,關鍵磁鐵的庫存將在數月內耗盡。
其實,早在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令后,美國就意識到了對中國稀土供應依賴可能帶來的“風險”。可15年來,美國在政策制定和產業發展上進展緩慢。美國國內的稀土礦,因為環境法規等問題發展受限,企業又因成本和市場等因素,不愿投資稀土產業。所以,時至今日,美國在稀土加工和磁鐵生產等方面,仍高度依賴中國。如今中國打出稀土出口管制這張牌,特朗普政府才如夢初醒,急忙簽署行政令,想從海底開采稀土來 “救急”。可海底采礦,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短期內根本無法填補美國對稀土需求的巨大缺口。
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目的很明確,就是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行業專家預測,隨著中方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美國防務企業可能很快面臨成本飆升的困境。總部位于北京的咨詢公司Trivium China副總監科里?庫姆斯也表示,在磁鐵中大量使用的輕稀土,如釹和鐠,尚未成為管制目標,一旦貿易沖突加劇,這將成為中方潛在的 “重要威懾籌碼”。
說在最后,中國一直是一個愛好和平、主張合作共贏的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在無理的挑釁面前退縮。面對美國的貿易霸凌,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智慧進行反制。無論是之前的對美反制措施,還是如今的稀土出口管制,都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堅定立場: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如果你要無理取鬧,那我們奉陪到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中,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有能力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任何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打壓中國的行為,都將以失敗告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