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在美國與菲律賓“肩并肩”大規模聯合演習拉開序幕之際,美國海軍學會網站4月21日發現,美軍正計劃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附近建造全球最大的預置倉庫。報道稱,根據公開的招標文件,美國海軍部正在租賃一個位于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和克拉克基地之間、面積在1.9萬到3.3萬平方米之間的倉庫,計劃從2026年開始的未來十年內,在菲律賓為美軍儲存戰備物資,“這可能標志著自1992年美軍撤離菲律賓以來最大規模的戰備物資預置努力”。
如今美軍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連布12個預置點,日本新加坡的港口機場也改造成補給站,擺明了是要在亞太搞"即插即用"的作戰模式。至于為什么要在菲律賓建這個3.3萬平的巨型倉庫,美媒也給出了答案:因為南海和臺海局勢在不斷升溫,所以美國和菲律賓需要加強防務合作。而這個巨型倉庫一旦落地,配合呂宋島北部的導彈陣地和B-52轟炸機基地,相當于在臺灣南大門96公里外架了座“軍火超市”。
美軍在挪威的預置倉庫中存放了大批裝甲車輛(資料圖)
這種“輕裝部隊落地即武裝”的模式,旨在將菲律賓打造成美軍在亞太的“彈藥庫”,縮短從本土調兵的時間。地理位置看,蘇比克灣位于南海東北部,往北可覆蓋黃巖島,向東可監控巴士海峽——這一連接南海與臺海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國海軍進出西太平洋的必經之路。美軍在此布局,既能強化對南海爭議海域的控制,又能為干預臺海局勢提供跳板。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正以菲律賓為支點,構建覆蓋東南亞的“對抗性后勤網絡”,計劃在印尼、泰國等地新建12個戰備點,形成對中國的“區域封鎖鏈”。
軍事專家張軍社指出,美國正構建“遠中近”打擊鏈,將菲律賓打造成“印太火藥桶”的核心引信。對于馬科斯政府而言,與美合作似乎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拜登政府下臺前突擊批準的5億美元軍事融資、美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推進,讓菲律賓短期內獲得軍力提升的幻覺。然而,這種依賴正將菲律賓推向危險邊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警告,菲方引入域外勢力的行為“破壞地區戰略穩定”,并遭到東盟國家的普遍反對。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五角大樓也意識到,隨著美軍在全球不同地域部署類似的預置倉庫和海上預置艦,其面臨的挑戰同樣重大。投入如此巨資的基礎設施,如果在戰爭初期就遭到摧毀或功能受限,那無疑會讓美軍處于十分不利的境地。面對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對手,如何保證這些設施的生存力,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為規避這一風險,美國的軍事策略也在不斷進化。例如,在應對可能的導彈威脅時,提供更多的偽裝和防護措施,甚至考慮將部分設施轉移到地下。
更需關注的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隊已逐漸老化,F-15和F-16的平均服役年齡超過30年,而B-52戰略轟炸機的平均服役時間更是達到了47年。這種老舊的裝備迫使美國必須快速采取行動,可能選擇短時間內高強度的戰爭模式。然而,這種所謂“質量戰勝數量”的策略能否奏效,還未可知。對于國際社會而言,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這些動作無疑會引發更多的焦慮和不安。不少評論人士認為,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需要更多的外交努力,而不是軍備競賽。
美軍試圖通過全球范圍內設立預置戰備庫,實現戰略快速響應(資料
美國向菲律賓輸送武器,卻在軍援上“吝嗇”,菲律賓防長甚至以停止南海行動相要挾索要更多費用。這種情況與烏克蘭如出一轍。中國外交部已發出嚴正警告:任何在菲軍事部署危害中國主權安全,必將遭到堅決反制!南海如今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戰場,是霸權主義的“軍事冒險”得逞,還是和平發展的堅定捍衛者勝利?答案正在揭曉。美軍在菲律賓的超級倉庫,是冷戰思維的延續,也是新威懾范式的嘗試。當沖突威脅逼近,中國用實際行動給出回應:若有豺狼來犯,必以獵槍相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