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作為高校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僅體現了高校受支持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發展的潛力,影響著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引進、科研投入等方面。
而財經類院校作為在高考志愿排名中熱度較高的行業類院校,每年的經費也是考生們關注的重點。今天,我們就通過高校經費排名,來一探財經大學的“財力”究竟如何。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我國各大有著“財經”屬性的高校中,2024年學校預算經費最多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緊隨其后的便是上海財經大學,預算經費為25.44,位列第二,中央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位列3、4位。除了中南財是有“政法”基因外,上財、央財和西南財經都是“純正”的財經類院校。而上海財經大學作為財經類高校當之無愧的“NO.1”,如何運用這些經費,推動教育質量提升,為國家培養真正優秀的財經人才則是需要真正關注的重點。
從總量看來,上財25.44億左右的經費雖不及一些綜合性大學,但他們將有限的經費重點投向了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優勢學科建設,著力打造特色品牌。通過精準投入,上財在這些領域的教學科研水平確實達到了一流標準,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校的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四個一級學科進入A類,位列全國財經類高校首位。
面對數字化時代的學科發展趨勢,上海財經大學敏銳布局新興學科,將經費投入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2022年底,學校成立數字經濟系,將其納入應用經濟學 Ⅳ 類高峰學科建設,并列入應用經濟學特區。數字經濟系匯聚了學校經、管、法、文、理、工等多學科的一流師資,而這部分學科建設經費的效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學術水平,不僅強化了學校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科研實力,也為應用經濟學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除了學科建設,上海財經大學還注重科研平臺的升級。據悉,該校不斷完善國家級、省部級、校級三級智庫體系,重點推進旗艦型智庫“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建設,打造“服務、生產、交流、孵化”一體化大平臺,2024年已有百余篇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采納。
此外,上財更是積極推動成立滴水湖智庫、北京研究院等一批校地聯合研究機構,與頭部企業聯合打造金融人工智能前沿實驗室、數實融合創新聯合實驗室、富國ESG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共同開展在中國式現代化、自貿區、長三角、國際金融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上財模式”。
一所高校的財經費使用效率比經費總量更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發展潛力。與“精打細算”的上海財經大學形成對比的是,一些經費較為充裕的院校卻未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隨著上海市對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續增加,上海財經大學有望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進一步提升其學科建設和科研能力,鞏固其在財經領域的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