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短視頻的時候,你是否刷到過智能仿生手幫截肢者重新握筆寫字的畫面?看到過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癱瘓患者重新站立的震撼場景?這些曾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康復黑科技,正隨著康復工程的發展逐漸走進現實。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數量激增的當下,康復工程早已從小眾專業變身“香餑餑”,而在全國眾多高校中,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一騎絕塵,穩穩占據軟科排名榜首。這所學校的這個專業,究竟藏著什么硬核實力?
在2025年的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中,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一,直接證明了其專業實力的頂尖地位。走進上海理工大學的實驗室,仿佛進入了一個未來康復世界。近五年里,該專業團隊承擔了30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 專項等。科研團隊還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超200篇,其中在《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等頂刊上發表的論文,提出的創新性康復算法,被全球多個科研團隊引用。
科研實力的背后,是一群“大神”級別的師資團隊。專業帶頭人喻洪流教授,作為國內首個康復工程專業的創辦者,手握3項國際發明專利,帶領團隊研發的康復設備先后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等多項國際大獎。目前,他擔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康復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等多個重要職務。整個師資團隊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人,是國內本領域最大的科研團隊之一。
在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學習,學生們的日常充滿了“科技與狠活”。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生物醫學、工程學等硬核知識,學校還為學生提供大量實踐機會。每年有超過80%的本科生參與到真實的科研項目中,例如2023年,學生團隊在老師指導下研發的便攜式老年人平衡訓練儀,成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并在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
畢業季來臨時,上理工康復工程專業的學生們成了“香餑餑”。據2024年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6%,其中45%進入三甲醫院,負責調試和維護先進的康復設備;30%加入聯影醫療、微創醫療等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參與新產品研發;10%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創辦的康復科技公司獲得政府創新創業扶持資金。選擇深造的學生同樣表現亮眼,近三年有35%的畢業生考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頂尖學府,在智能康復機器人、生物醫學傳感器等前沿領域繼續深造。
在這里,沒有就業難的焦慮,只有無數優質的發展機會。如果你對科技改變生活充滿熱情,對用工程技術解決醫學難題懷有憧憬,那么上海理工大學康復工程專業,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