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是不是腦殘,最近不是在說我壞話,就是在說我壞話的路上”,河南焦作一個女生發在朋友圈的氣話,直接點燃了家校矛盾的火藥桶。
本以為只是學生跟老師置氣的小牢騷,誰能想到,后續停課三天、8 份檢討書、家長上門道歉、學校拒不讓復學,還驚動了記者來協調……
就這么一場因為朋友圈吐槽引發的教育風波,把現在家校關系復雜的狀況,徹徹底底地暴露出來了 。
最近,河南焦作有所學校有個初中女生小張,上體育課的時候偷懶,老師就罰她晚上不許吃飯,還在班會上把她當成反面例子批評了一頓。
小張就在朋友圈發了罵班主任的話,還配上了上課時候抓拍老師的丑照,寫的話真真難聽,“你媽是不是腦殘,最近不是在說我壞話,就是在說我壞話的路上”。這條朋友圈被同學一轉,48 小時內閱讀量就超過 10 萬了。
學校知道后,連夜成立了專門的調查組。第二天就決定讓小張停課反省,還要求她得 “深刻認識到自己錯在哪兒”。
小張的父母道歉的陣仗真可謂很大,她爸當眾給人下跪求情,手寫了 8 封檢討書,加起來超過 2000 字,還一句一句批注為啥要懲戒。甚至全家都搬到學校附近租房子住,每天在學校門口舉著個寫著 “教子無方” 的紙牌。
但學校根本不接受這種他們覺得是 “表演式的道歉”。
學校還公布了小張停課期間在小區群里慶祝不用見到老師,還放話說就算再罵也不過就是停課這種不當行為,還把她以前干的那些事兒都抖摟出來了,像劃破同學書包、往老師粉筆盒里塞蟑螂這些 “黑歷史”。學校堅持說,只有等小張真心認識到錯誤,保證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才能讓她回學校上課。
家長控訴學校,說孩子停課了也不給安排心理疏導。學校就把小張以前的那些問題拿出來,說以前每次出問題,家長總是拿 “孩子還小” 來敷衍。這一來二去,雙方就這么僵持著,誰也不讓步。
現在的老師的確時不好當,本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寬松仁慈一些,立刻會有人說你不負責、不上心。但稍一嚴厲,又會得罪學校里那些金貴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會被氣勢洶洶的家長們“興師問罪”。
之前五蓮二中的楊守梅老師,就因為用課本抽了一下逃課的學生,結果就被辭退了。就這樣,曾經的先進教師、優秀班主任、培養出多名優秀學生并被學生愛戴的楊老師,一夜之間被掛上了沒師德、沒信譽的壞名聲。
揚州市江都區有個小學老師,被家長污蔑說毆打學生,拉橫幅到教育局,誓要為孩子討回公道。
但后來事情反轉,在場的老師學生都出來作證:“該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擾亂課堂,老師就批評了他幾句。但學生還是不服管教,老師便請他到辦公室反省,結果這名學生在辦公室里一頓打砸……”
還有河南駐馬店的老師,就在家長群里發了學生默寫的成績,結果就遭到家長威脅……
從這些事兒就能看出來,老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時候,處境有多難。
但教育不是看誰先服軟誰就贏的斗爭,它得用規則鋪好路,再用溫度來兜底。在現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年輕人經常把社交媒體當成自己發泄情緒的地方,就像個 “情緒安全屋”,可他們忘了這東西是公開的,這么一發泄情緒,很容易就引發師生之間的矛盾。
有數據顯示,95% 的 00 后學生都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過老師、家長或者學校,這幾年青少年通過社交媒體來發泄師生矛盾的比例,比五年前漲了 300% 。
明確教育懲戒權到底該有個什么界限,既要保證老師能合理地行使懲戒權,又得保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能懲戒過頭了,也不能該懲戒的時候不管。學校和家長之間得建立起一種好的互動方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對著干。
俗話說 “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教育的目的是點亮孩子心里那盞燈,可不是冷冰冰地懲罰孩子。只有讓老師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講臺上,有合理的懲戒權,也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樣才能培養出明白事理、知道敬畏、有擔當的學生。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難處。學校既要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又得處理各種家校矛盾,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既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又怕孩子學不好。老師們每天要備課、上課,還得操心學生的紀律和成長,一不小心就陷入各種麻煩。
但不管怎么樣,大家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好好成才。
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解決這些教育中遇到的問題,讓教育回歸本質,讓孩子們在一個充滿愛和規則的環境里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