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5時40分,華政附高教學樓一層入口的開放式回廊處,每周一期的“崇理講堂”大辯論準時上演,這是每周二下午華政附高都會上演的校園版“奇葩說”。
當天的主題是:“卷文化是財富,還是包袱?”“當北大保安隊20年誕生150名大學生,當外賣騎手李洪軍靠接單量成為‘跑單王’獲百萬獎金,卷文化正在重構社會流動通道。”“當補習班廣告貼滿醫院產科,當35歲失業魔咒籠罩職場,我們必須清醒:卷文化這個包袱里,裝著一代人的焦慮、千萬家庭的積蓄和整個民族的創新潛能。”……辯論席上,高一年級的男生劉丁顥、徐梓涵對戰高一年級女生張言、沈夢晨,雙方松弛地站立而辯,大眾評委在旁“觀戰”。隨著唇槍舌戰愈演愈烈,圍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人群中不時有掌聲響起。
這環境布設隨意簡單,辯論程度卻很激烈,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校園版“奇葩說”。經過約20分鐘的“拉鋸”,當天的辯論告一段落。大眾評委登臺,將支持辯手的貼紙貼上了小黑板。張言、沈夢晨力辯的觀點“卷文化是包袱”獲得了較大的支持率。第一次站上辯論席的沈夢晨說:“盡管前期查找資料、收集論據準備得挺充分了,但辯論過程中還是需要見招拆招,蠻緊張的,也挺鍛煉人的。”來自高一(1)班的大眾評委黃永毅是校園版“奇葩說”的“老粉”了,幾乎每期都不錯過,他說:“可以自主討論,能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觀點,環境也比較開放,走過路過就可以觀摩。”
華政附高團委書記余文琪告訴記者,“崇理講堂”取自校訓“篤行致遠 明德崇理”中的“崇理”。起初以演講形式呈現,意在利用碎片化時間為學生搭建思辨明理、展示青春風采的舞臺,后來才引入辯論形式,由學生自主組隊參賽,辯題也均由學生自主確定。辯論自這學期開學第二周上線以來,每周二下午準時開辯,已持續推出8期,辯題涉及 “當今社會更需要‘冷頭腦’,還是‘熱心腸’?”“人工智能是人類的福祉,還是人類的災難?”等。
記者:王梅
編輯:王紅霞 沈莉娜
審核:周樣波 周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