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工匠劉飛:扎根工地“淬煉成鋼”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龐慧敏 通訊員張華
“每一個工程項目于我而言,都是一件藝術品,我會力求精益求精地去‘雕刻’他,讓他趨于完美。”劉飛一邊認真檢查著剛剛制作完成的鋼筋籠尺寸,一邊堅定地說道。
4月26日,劉飛身披綬帶站上領獎臺,成為2024年度“柳州工匠”。39歲的劉飛進入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已有十五載,先后參建石家莊轉體斜拉橋、福泉高速公路、永柳高速公路等7個鐵路、公路項目,從最初懵懂的技術“小白”,歷經風雨磨礪,已蛻變為獨當一面的技術“精英”。先后取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省部級工法2項。現在的他已是中鐵七局三公司永柳高速項目部副經理兼商務經理。
“從無到有是最難的,永柳高速項目地處非常偏僻的荒郊野外,剛去的時候,那地方沒人、沒路、沒車、沒通信,啥都沒有。”提起正在建設的永柳高速,劉飛感慨地說,“那種孤獨難以言喻。”
該項目地處山區、安全風險高、工期緊、任務重,他經常連續多日吃住在工地,詳細走訪踏勘現場,開便道、建場站,每天千余通電話,奔走在各個工點跟進施工進度,規劃現場施工組織,協調解決施工難題,強力推進管段內路橋隧施工,2024年先后在全線取得“9個第一”的成績,被業主贊為“鐵軍”。
劉飛注重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學習、掌握和應用,注重施工現場小改小革微創新研究工作,2020到2025年,他主導研發9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一種墩身自動式升降噴淋裝置專利解決了高墩養護困難安全風險高的難題,一種便捷移動式收縮雨棚的發明專利解決了廣西雨季時間長、氣溫高作業人員易中暑、梁體施工作業防雨的難題。
如今,成為項目領頭羊的劉飛,既注重項目的精細化管理,也重視運用傳幫帶、干中學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發展賦能。從一個小白技術員一步步成長到今天,他說,“很慶幸自己進入中鐵這個大家庭,很感謝工作中的好師傅、好領導教會了我什么是大國交通,什么是‘責任’。我要把這種傳幫帶的好傳統持續發揚。”他帶徒弟,不僅教他們看圖算量,更以身作則,用飽滿的工作熱情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年輕同志,教他們“熱愛”,教他們“較真”。工作十余載,劉飛給公司輸送了16個技術主管、3個工程部長。
近年來,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產業工人隊伍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先進模范典型。“90后”盾構機操作工羅浩,先后榮獲國家國資委“中央企業技術能手”“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盾構分公司“蛟龍”掘進班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運架分公司橋梁架設班組榮獲陜西省建設系統“夢桃式班組”,劉洋、肖虎等14名一線工人獲得省級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