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日產汽車(Nissan)計劃在2026年3月31日前,結束其在國內武漢工廠的整車生產業務。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這一決定出爐,背景是該廠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低迷。根據日本《讀賣新聞》此前報道,這座設計年產能30萬輛的工廠,主要生產Ariya電動車和奇駿(X-Trail)SUV,但在激烈的本土競爭中,運營狀況大幅下滑。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自2022年投產以來,該工廠的年產量僅維持在約1萬輛左右。該工廠由日產從東風汽車集團(Dongfeng Motor)租賃使用。
由于未獲授權公開發言,兩位消息人士均要求匿名。
大幅減值,日產預計創紀錄虧損
就在周四,日產發布預警稱,受資產減值沖擊,預計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財年將出現7000億至7500億日元(約合48.7億至52.2億美元)的創紀錄凈虧損。
武漢工廠業務的調整,正是日產針對在華業務低效進行的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
外資車企在華面臨雙重挑戰
日產的調整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多家國際車企已對在華業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戰略調整或收縮:
福特汽車(Ford)宣布縮減在中國市場的傳統燃油車產品線,轉而集中資源開發電動車型和智能座艙系統;
現代汽車(Hyundai)加速退出部分低效合資工廠,同時積極推動與國內科技企業的合作;
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則通過與小鵬汽車合作,深化本地研發布局,試圖快速跟上智能化節奏。
外資品牌在國內市場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價格戰持續壓縮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在智能化、電動化技術上的快速追趕,使傳統車企優勢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編譯:全球汽貿網 Ya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