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歌續華章”——致敬《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融媒體活動啟動儀式在西岸大劇院舉行。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百代小樓灌制的90周年,活動將推出重映修復版《風云兒女》、“《義勇軍進行曲》上海印記”新媒體節目、《國家榮光》融媒體節目等內容。
活動啟動后,由上海歌劇院和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西岸大劇院精彩上演,作為2025年的首場演出,該劇將持續上演至4月29日。此外,5月23日,電影《風云兒女》修復版將在總臺CMG融媒影城等地進行點映。
音樂,是徐匯紅色基因中最響亮的表達。1935年,電影《風云兒女》中的一段男聲小組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成就了《義勇軍進行曲》首唱的佳話。同年5月3日,在位于衡山路(時為貝當路)百代公司磚紅色小樓中,這部作品完成了首張唱片的灌錄。自此,《義勇軍進行曲》與徐匯結下了不解之緣。
今年亦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4月30日起,《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樓)將以全新的展陳形式再度亮相。此次展陳運用裝置化、視聽化手法,從創作者之歌、抗爭者之歌、新中國之歌三個維度回顧歷史,致敬先輩,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觀眾置身這座“音樂殿堂”中,不僅能聆聽時代強音、禮贊城市精神,更能在創新的場景體驗中銘記抗戰歷史細節,體悟音樂先驅們熾熱的家國情懷。
由上海歌劇院與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制作的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則以歌聲講述國歌誕生的故事。自2023年首演后,該劇迅速開啟巡演之路,不僅登上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及各大專業劇場的舞臺,還走進校園、深入五大新城。截至目前,歌劇演出場次達46場,文藝黨課共22場,觀演人次超過4.5萬,所到之處好評如潮。
這部歌劇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等進步青年為代表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群像,生動演繹了《風云兒女》及其孕育的“風云歌曲”。在創作過程中,編劇主創多次前往百代小樓實地采風,并將聶耳在百代小樓的辦公桌搬上舞臺,實現實景重現。紅色文化場館與原創民族歌劇的跨界合作引發強烈“共鳴”,不斷創新紅色文化傳播與傳承的模式和場景,讓靜態藏品“活”起來,增強了文脈傳承的創新力、文化交流的傳播力以及文化賦能發展的驅動力。
此次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也將作為開幕大戲,正式開啟上海西岸大劇院對外運營,標志著黃浦江畔這一全新文化地標正式向公眾開放。
徐匯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博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氛圍濃郁,被譽為中西文化交匯地、海派文化發源地、國際文化標桿地。區域內現有各級不可移動文物305處,總數位居全市第三,其中包含 23處上海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1處上海市第一批紅色資源點位以及20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龍華烈士陵園、《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樓)、宋慶齡故居、錢學森圖書館等眾多價值高、內涵深的紅色資源分布其中。在即將到來的五月,徐匯區將以豐富多樣的活動營造傳承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擦亮具有徐匯特色的紅色文化“主色調”。
讓文物開口,讓樂譜流動。徐匯區正用音樂、電影、文學等方式串聯起波瀾壯闊的百年風云,讓紅色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永駐,進一步放大徐匯紅色文化IP影響力,激發市民群眾的民族自信心與愛國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