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生動描繪了蘭州市安寧區“十里桃鄉”的盛景。作為“中國鮮桃之鄉”和“中國優質白鳳桃生產基地”,安寧區依托桃產業,走出了一條“桃文化搭臺、唱經濟大戲”的鄉村振興之路。從最初的單一賞花到如今的文旅融合、經濟賦能,安寧桃花會已成功舉辦42屆,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桃花會從賞花會變為文旅IP
“早就聽說仁壽山的桃花美,今年趁著桃花會和家人來這里觀賞桃花,果然名不虛傳!除了拍照打卡之外還有非遺體驗?!闭谔覉@和家人合影留念的西安游客李樂洋興奮地對記者說。
1984年,首屆蘭州桃花會拉開帷幕,最初僅以觀景賞花為主。如今,這一節會已升級為集文化交流、旅游推介、招商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盛會。2025年第42屆桃花會以“盛世正當歌·桃花醉安寧”為主題,融合敦煌舞表演、高校文化嘉年華、美食市集等10余項活動,單日客流量突破3萬人次。
在仁壽山明清西街,游客們聚精會神地觀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作品展,展覽包含手工藝、敦煌文化、扎染藝術、唐卡彩繪、文創工藝品版畫、名家書畫等內容。有的游客還參與非遺體驗,親自體驗制作過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這場非遺展覽中,傳統技藝不再是櫥窗里的‘老古董’,已通過互動體驗、創意設計‘活’了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親身參與。”游客張悅對記者說。
據安寧區文旅局局長郁海介紹,桃花會開幕式上的惠民演出拉開了安寧全年文化旅游活動的序幕,接下來,該區還將陸續開展第三屆安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作品展、“書香安寧”閱讀活動、戲曲周、桃文化IP設計大賽等一系列活動,推進“文旅+”提升行動,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研養藝”于一體的全域旅游產業鏈,以游客的流量帶動經濟的增量。
萬畝桃林映紅黃河之濱
作為蘭州久負盛名的桃產業基地,目前,安寧區桃樹種植總面積達14649畝,擁有24個優質桃品種。其中,白鳳桃、遲白鳳、白龍、大久保、崗山白等品種尤為知名。從區域分布來看,安寧堡街道種植2400畝,銀灘路街道種植300畝,九合鎮與忠和鎮共同種植11949畝,形成了規模化、特色化的桃產業布局。
走進安寧堡千畝桃園,一幅春日盛景躍然眼前。連綿的桃林間,粉白相間的花朵如云似霞綴滿枝頭,微風輕拂,花瓣翩躚似雪。游客們三三兩兩穿梭桃林,或踮腳輕嗅花香,或舉著手機拍照留念。“每年桃花會我都和朋友專程來賞花,這片桃林規模大、景色美,拍照特別出彩?!眮碜晕鞴虆^的游客趙燕說。
據桃園負責人劉有碩介紹,安寧堡的桃樹種植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目前該區域桃園面積達108畝,主栽品種為白鳳桃?;夭捎迷囼?示范-推廣的創新模式,每年引進10余個新品種進行適應性栽培。其中,通過溫室技術實現反季節種植的白粉桃,能提前兩個月成熟上市,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白。
“桃花會對我們桃農來說,那就是個大好事。以前光靠賣桃子,收入有限。通過舉辦桃花會,安寧白鳳桃的品牌打響了,游客都慕名而來,游客多了,桃子就更好賣了,農戶的收入也就隨之增加了?!眲⒂写T對記者說。
農旅聯動激活“賞花消費”新場景
每年這個時候,安寧區萬畝桃林競相綻放,如霞似錦的桃花林吸引著八方來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賞花經濟”新業態。安寧區以桃花為媒,精心打造“十里桃鄉”生態旅游品牌,將仁壽山、天斧砂宮、九州臺、黃河濕地公園等優質旅游資源串珠成鏈,深度融合歷史文化元素,持續提升旅游吸引力,培育文旅產業新增長點。
在推動“花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安寧區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仁壽山景區內,一家家精品農家樂在正午時分座無虛席。“每年桃花會期間,我這農家樂天天爆滿。大家來看桃花,順便嘗嘗農家菜?!蹦侈r家樂負責人杜紅艷介紹說。這些農家樂不僅以美食見長,更營造出“桃花樹下品春味”的雅致體驗。游客們圍坐在古樸的庭院里,就著花香品嘗農家美味,盡享“慢生活”的愜意。帶著全家出游的黃先生點贊道:“這里既能讓孩子親近自然,又能品嘗時令美味,服務設施也很完善,確實是不虛此行?!?/p>
“今年的桃花節,我們在提升服務品質上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希望游客們能在這里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比蕢凵焦芾砦瘑T會經管科副科長柴玉霞表示,相較于2月份之前,最近游客增長量基本上達到了200%以上,周末、節假日的時候,客流量基本達到兩萬人次以上。
“為了確保游客的用餐安全和體驗質量,我們對景區內的農家樂進行了全面的食品安全檢查,要求商家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同時,景區還新增了260個地面停車位,地下停車場700個車位也全部開放。游客服務中心全天候開放,為游客提供咨詢、休息、應急醫療等服務。”柴玉霞介紹道。
針對游客停車難、就餐難痛點,仁壽山管理委員會首次推動農家樂與旅行社精準對接。前期召開的座談會上,10余家旅行社與景區內60余家農家樂、大院達成合作意向,推出定制化團餐服務,讓游客有更好游覽體驗。
“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黃河之濱也很美’主題,充分發揮桃花的品牌效應,推動‘花經濟’不斷升級,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詮釋旅游,把安寧建成名副其實的文化強區。”郁海表示。
■記者手記
春日里,安寧區萬畝桃花競相綻放,不僅裝點了城市的春天,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桃花經濟”蓬勃興起,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樣本。
歷經42年的發展,桃花會已從單一的賞花活動,演變為集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經濟賦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盛會。每年4月,以桃花為主題的節慶活動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們穿梭于桃林,感受春天的氣息,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繁榮。安寧區以桃花為媒,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載體,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
未來,期待安寧區持續創新,深挖“桃花經濟”潛力,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與服務,強化品牌建設,讓“桃花經濟”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彭美姣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