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殺招來了。
早前,住建部發布國家強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并在5月1日正式實施。
之前對新規大家關注的焦點是層高不低于3米的標準,意味著更好的空間,更好的居住體驗。
但是,對于廣州樓市影響比較大的,還有兩個重要的規劃指標:
1)住宅限高,不得超過80米。
2)建筑容積率3.1。
看下圖,廣州屬于第Ⅳ類建筑氣候區劃,對應新國標,高層控制在26層,樓高80米,建筑容積率3.1。
我收到的消息,以上的政策,廣州要落地。
其實,對于住宅限高80米這個政策,我們上周就悄悄說過,也是全網首提。
今天再提,是因為信號更加明朗了。
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以前的項目規劃,只要過了,就沒什么影響。
但是,新增量的地塊規劃,要落地。
住宅層高3米,容積率3.1,限高80米...
這些都是足以改寫樓市游戲規則的指標。
無論是對于地方出讓金收入,以及開發商產品規劃輸出,購房者的居住體驗...
以前買油車,現在讓你買新能源。
要注意的是,這次廣州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下了大決心,有實際動作的。
這樣一來,整個廣州市場,又是一輪大洗牌:
1、低密度產品變成主流,超高層加速折舊,重塑整個市場供需面:
廣州市場,其實苦超高層久矣。
大家的反饋,普遍是對超高層有抗性的,等電梯久、擁擠、安全隱患高、公攤面積大、維護成本高。
偏偏廣州又有太多的超高層供應了,這個政策影響面會很大。
據南都在2024年統計,最近五年間,廣州40層及以上的一手住宅達到49個,近十年亮相的超100米超高層一手住宅至少上百個。
其中最多的區域在荔灣,至少達15個,黃埔12個,海珠區有9個,增城9城,反而天河很少。
很多熱門板塊,花地灣、海珠西、老黃埔、萬博、廣鋼新城,都充斥著大量超高層。
事實上,市區很多新房,30層以下的產品都少見,加上3.1容積率這個條件,能達標的非常少。
以前還好說,大家都是超高層,客戶左挑右挑也跳不出這個圈子。
但以后就不同了,大批40層以上超高層中間,新加入26層以下、容積率才3.1的產品,真就是掀桌、是代際革命。
再者,5.1新國標,不是只有住宅限高這一點,還有層高提高到3米(上版標準是2.8米),對日照、噪聲等也有更高要求。
所以,整個市場的供應面、需求面都會被重塑。
1)對還沒入手的買家來說,以后能享受到低密度住宅,比如小高層、板樓、疊墅、或者高低配產品。
2)對開發商來說,發揮空間更大,卷品質的時代到來,廣州整體的人居品質會提升
3)但對在售的超高層存量新房、次新二手房,無疑又是一次背刺。
未來新一代新產品趨勢,就是低密度產品+好房子標準+新規使用率,反之就是舊產品,價值加速折舊。
徹頭徹尾的,綠皮換高鐵,重構市場新需求。
接下來,廣州一二手價格體系,拉差一定會越來越大。
2)單個地塊的拆遷成本和經濟平衡很難做到了,需要連片開發統籌。
廣州為什么有這么多超高層?
本質上是為了平衡經濟成本。
尤其是舊改項目,拆遷成本高,為了平衡經濟成本,就只能把容積率往高了做。
上邊說過的黃埔區12個超高層項目,其中10個都是由舊改孵化而來。
但是現在新國標一來,超高層會越來越難賣,融資區滾動不起來,舊改會更難推動。
但如果讓開發商現在降低容積率,那可售貨值減少,又會面臨成本收不回來的問題。
尤其是對黃埔,那些還沒規劃審批通過的,單個項目的經濟平衡很難做到了。
總之,新國標、新政策之下,會刺激廣州市場發生一系列變動。
大家可以關注4月30日拍地,白云三宗地和番禺廣場地塊容積率都是3左右,據我們所知,房企關注度很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