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中國試爆無核氫彈”的消息在網絡瘋傳,經核實,該說法系媒體濫用術語、夸大炒作的結果,實為氫化鎂化學爆炸裝置的技術研究被曲解為“準核武器”,嚴重偏離事實。
2025年4月19日至20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發報道,稱中國科研團隊試爆了一種基于氫化鎂(MgH?)的爆炸裝置,可在常規炸藥觸發下分解釋放氫氣并劇烈燃燒,形成1000℃以上高溫火球,持續2秒。
報道援引中船重工某所2025年3月發表于《彈箭與制導學報》的論文,但該論文僅為氫化鎂爆炸機理的基礎研究,未涉及軍事應用。
隨后,俄媒、美媒《防務新聞》等迅速轉載,部分媒體將該裝置描述為“準核武器”“顛覆性武器”,甚至渲染其“可能打破軍事平衡”。
然而,論文實驗現場照片顯示,試驗裝置簡陋,與“高能武器”形象相去甚遠。
所謂“無核氫彈”實為新型溫壓彈或燃燒彈技術,其原理為:氫化鎂在炸藥沖擊下分解為鎂與氫氣,氫氣與空氣混合后劇烈燃燒,形成高溫火球。論文數據表明,2公斤該裝置可產生1000℃以上高溫火球,持續時間達同等TNT炸藥的15倍,但沖擊波威力僅為TNT的39.7%。其優勢在于高溫、長時燃燒及環保產物,適合打擊輕裝甲目標或地下工事。
媒體將該裝置冠以“非核氫彈”之名,極易與核聚變武器混淆。部分自媒體更斷章取義,將“燃燒時間15倍TNT”曲解為“威力15倍TNT”,進一步加劇公眾誤解。
“無核氫彈”實為媒體炮制的噱頭,其本質是氫化鎂燃燒彈技術,既非核武器,也未突破現有技術邊界。當前討論多基于實驗室數據與外媒推測,其軍事價值仍需長期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