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4月25日,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聯合南寧師范大學、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開展“數字賦能 學段融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協同育人”教研活動。全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骨干齊聚一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命題,展開跨學段、跨學科的深度教研。
此次教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說課、課例展示、經驗分享、專家點評等,活動展示了AI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成果,探索AI賦能的學段銜接策略,搭建起跨學段教師交流平臺,為教師提供實踐范例,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交流機制,促進資源共享與經驗互鑒。
南寧市秀田小學張婷老師進行《中華民族一家親》課例展示。學校供圖
在同題異構專題課例展示環節中,各學段教師立足育人目標,以創新實踐詮釋思政教育的時代使命。其中,西鄉塘區“一心·三研·五對接”思政課堂教學銜接模式成為小學與初中學段教學改革創新的示范。南寧市秀田小學張婷老師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中華民族一家親》為載體,緊扣“一心”(以課標為核心),深入開展教材、學情、教情“三研”,通過“民族文化猜猜樂”趣味游戲導入,將校園生活中的民族交往故事、傳統節日習俗等鮮活案例融入課堂,生動展現小學階段“情感浸潤式”思政教育特色。南寧市第三十一中學黎觀連老師在九年級《促進民族團結》說課中,以“一心·三研·五對接”模式為綱領,將課標要求轉化為“認同—理解—踐行”三維目標,以“壯美廣西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為主議題,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剖析與思辨討論,引導學生系統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實現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建構的躍升,為后續學段學習筑牢理論根基。
南寧市第三十一中學黎觀連老師進行《促進民族團結》說課展示。學校供圖
此外,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院教師張彬彬以高職學段《形勢與政策》課程為依托,通過政策解析與典型案例剖析,培育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觀;賀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紅艷教授在經驗交流環節分享了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智慧,為區域協同育人提供有益參考。
“此次活動深度踐行‘數字賦能’理念,借助AI技術實現教學資源的智能整合與互動場景創設,通過‘學段融通’打破知識傳遞的壁壘。”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曾令輝教授在點評中給予高度肯定。
西鄉塘區教育研究室道德與法治教研員馬升任表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廣西在“數字賦能·學段融通”思政教育改革中邁出堅實步伐,有效破解了傳統思政教育的“學段壁壘”。未來,西鄉塘區教育研究室將持續深化“一心·三研·五對接”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思政課從“碎片化育人”向“全鏈條一體化育人”轉型升級,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藍穎 梁俊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