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談到物業管理的問題,相信有不少的網友心里面都有一大堆的話要說,自己花了百萬才上樓,本想著本應該作為服務配套的物業公司,能夠提供入住后的高品質服務,但發現入住前和入住后一段時間以后,物業管理的“變臉”搞到大家有點措手不及,收物業費跟準時,晚點就催,但到了真正有事需要物業公司進行處理的時候,響應的處理的速度真的是比誰還要慢,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物業公司向業主收的物業管理,具體是什么樣的標準,收了以后又是怎么使用的,一直都不夠公開和透明。還有可能存在亂收的情況。
4月27號,人民日報發文,首次提到大家都非常關心的物業管理的問題,但這次卻罕見的用到了“亂象”二字,要知道這樣的詞對于日報來說,真的是極少用到,可見現在的物業管理的問題究竟是多么亂七八糟。在人民日報長篇的報道當中,提到了四川成都從2024年以來,就開始針對物業管理的問題進行整改的,為什么要整改呢?
因為在2023年的時候,當地就發生過多起物業管理公司合謀當地城鄉房地產管理局的相關人員,存在串標,內定物業公司,收費不明確等多個問題。物業公司和物業中介,在收到物業費以后就被安排內定的城管局人員回扣,查明了幾年間的返點超過千萬。這真的是一個足夠離譜的數字,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返點的好處費,最后也是從廣大的業主口袋里面掏出來的!
收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家每個月交的物業費,究竟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了,用了多少,怎么用了,估計也沒有多少業主知道,有些物業公司沒有公開具體的數據,有公開的也是做了手腳的,很難讓大家都信服。怎么辦呢,成都有的小區就是采取了一種叫做建機制的做法,就是有一個系統上面可以查詢到物業公司收到的所有的物業費,而具體用在哪里,每個業主都可以通過登錄這個系統查詢,每一次的支出用在什么地方都一清二楚,有問題的直接可以找物業核對,處理不了的,當地的街道和住房機構的工作人員就介入處理,確保業主們的權益。
為什么物業管理現在那么混亂,很多時候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管理,這里面大家最最關注的是物業管理費的去向的問題,是不是有些費用本來不應該收的,或者收的不應該那么多的,這里面真的不能只憑物業管理公司單方面定價。因為物業公司是給大家做服務的,而不是管業主的,現實的情況,在很多地方,物業公司的權限比業主還要大,好像成了大家的上級一樣,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呢?物業管理的整治真的是要好好做一做了啊!大家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