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新能源不稀奇,智能化不新鮮”的時代,車展還能帶來怎樣的驚喜?2025上海國際車展,廣汽本田給出了一個很“新”的答案——新得有分量,多得有邏輯,快得有底氣。
以P7為主角的全電陣容首次完整公開亮相,GT首次登臺,F1賽車技術跨界“落地”,廣汽本田用一場極具含金量的“上新”演繹出真正屬于汽車制造者的底牌與信仰用。
上新,不止是多,而是每一款都值得登場
車展上,廣汽本田帶來的不是數量游戲,而是全線產品力的集體躍升。
核心C位當然屬于P7。這款上市24小時內訂單突破5000臺的本田純電轉型的扛鼎之作,在成都上市之后首次對公眾完整展出。它基于云馳智能高效純電平臺打造,搭載云馳智能座艙和三電系統全棧自研技術,續航達到650km,應用多見于高性能豪車的前后50:50黃金重量配比,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博世高端轉向系統、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等頂級硬件,更以“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同、不糙”8大功能價值覆蓋全場景出行需求,把本田幾十年調校功力轉譯為電動車時代的駕控語言。
另一款首次亮相的全新純電旗艦車型GT,同樣不容忽視。它作為Honda云馳架構下的第二款純電轎車,延續了Honda的運動血統,在底盤結構、電驅系統、操控細節上都有明顯突破,未來上市后補齊廣本高性能純電產品線的重要一環。
而雅閣運動系列與新型格,則通過設計細節、動力配置和智能化座艙的再升級,實現傳統燃油車的年輕化、數字化煥新。廣汽本田這次,是一套從主力車型到概念前沿、從純電到混動的“全陣容上新”。
新能源,不只是趨勢,而是全系承諾
展臺上,廣汽本田交出了一份新能源布局的完整答卷:100%新能源展車陣容,不做點綴,只做主角。
P7領銜純電序列,e:NP2等車型持續推進電動化體驗;雅閣e:PHEV、皓影e:HEV等混動產品構成堅實中堅力量。新能源不是個別產品的標簽,而是廣汽本田全系轉型的基調。
F1賽車RB21,是“賽道為源、量產為本”理念的具象表達。這臺搭載Honda動力單元、馳騁于世界頂級賽事的機器,不是單純的性能展示,而是一種技術源流的象征——P7所搭載的駕駛員狀態識別系統、緊急昏迷應急機制、智能座艙分區響應等關鍵能力,正是從F1賽道技術中沉淀而來、轉化落地。技術在賽道上打磨,最終在用戶日常中兌現。
更遠的布局也在推進。官方宣布,廣汽本田未來三年還將推出3款以上全新純電車型,新能源工廠已經落地投產,全球領先的制造工藝在中國完成本地化落地。本田的全球標準,也將成為中國新能源制造的共識新線。
戰略定力,是“含新量”背后最深的支撐
在這個行業追求快節奏、快迭代的當下,廣汽本田選擇了一種更難也更篤定的方式:堅持長期主義,倡導油電同質同價,構建成熟交付體系。
P7即是代表:從90kWh高密度電池包,到三合一高功率電驅系統、F1調教邏輯的電控單元,每一項硬件配置的背后都是廣汽本田數年研發與測試積淀的結果。不是最快推出的,但也因此成為真正意義上“準備好”的車型。
在智能化層面,P7與GT率先接入Momenta與DeepSeek AI大模型技術,支持端到端的領航輔助駕駛,帶來既安全又有趣的智駕體驗。而Honda SENSING 360+與CONNECT 4.0的全系部署,也使得智能體驗成為廣汽本田產品的“標配素質”,而非選配噱頭。
本屆上海車展,廣汽本田用一臺臺“夠新、夠強、夠穩”的產品,證明自己是這個時代,最值得信賴的長期主義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