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4月28日訊(記者 張潔 通訊員 旅宣 劉偉)鲅魚水餃等特色非遺項目走進社區、海陽大秧歌“扭”進市民家門口……4月27日,煙臺市萊山區天成社區廣場熱鬧非凡,由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煙臺市文化館承辦的2025年煙臺市社區“網格化”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啟動儀式暨第一期社區文化輔導員、文化志愿者培訓班結業匯報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精準供給文化資源,構建基層文化服務圈”為核心理念,通過非遺展演、成果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現煙臺市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基層的創新實踐,為煙臺文化強市建設注入新活力。
活動現場,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為10個“網格化”社區文化服務示范點進行頒牌。今年社區“網格化”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全面升級,新增10個志愿服務示范點,整合百團匯演、藝術培訓、原創群文作品展演、非遺體驗、展覽展示等多項服務,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累計惠及群眾超1.5萬人次,實現“月月有培訓、周周有活動、處處有服務”。
啟動儀式結束后,伴隨著鑼鼓聲,第一期社區文化輔導員培訓班的學員們將百年秧歌從舞臺搬入社區,“二龍吐須”“八卦斗”等海陽大秧歌的傳統陣式紛紛上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煙臺市文化館以國家級非遺“海陽大秧歌”為核心載體,于4月21日啟動首期社區文化輔導員培訓班,集結五區50余名文藝骨干開展為期5天的沉浸式特訓。培訓班特邀非遺傳承人及專業教師組成師資團隊,通過“理論+實操”模式,創新實施“雙培雙帶”機制,培養“能教善演”的文化骨干,扶持社區自建秧歌隊,打造“一社區一特色”的文化IP。
網格化服務是推動文化惠民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堅持“11588”工作思路,持續提升文旅發展能級,滿足群眾對文旅美好生活的需求。以“文旅七進”為抓手,創新推出社區“網格化”文化志愿服務項目。通過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資源下沉”的服務網絡,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未來,煙臺計劃三年內培養千名基層文藝骨干,讓更多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骨干服務于社區,讓基層社區文化煥發時尚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