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起來了。當地時間4月26日晚到27日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再次爆發沖突。據報道,26日深夜,印軍使用輕型與中型機槍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處軍事哨所開火,巴軍隨即發起反擊,交戰一直持續到27日凌晨2點左右才結束,雙方暫無人員傷亡。
連日來,印巴在邊境地區頻繁交火,究其根源,還是來自于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此次恐襲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傷的嚴重后果。事件發生之后,正在沙特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隨即中斷訪問行程,緊急搭乘專機回國。
隨后,印方將矛頭對準巴基斯坦,認為此次襲擊與巴方有關。于是,莫迪政府展開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將印巴外交關系降級,驅逐巴方外交官、關閉邊境口岸、暫停上個世紀雙方簽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等。對此,巴基斯坦拒絕接受,也對印方采取了反報復措施,至此,兩國關系驟然升級,雙方開始陳兵邊境。
要知道,克什米爾地區一直是印巴之間最為敏感的地帶,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很容易引起雙方擦槍走火。針對克什米爾主權歸屬問題,兩國歷史上曾爆發三次戰爭,盡管目前形成了印巴分治的局面,但雙方依舊是小摩擦不斷。
更為關鍵的是,此次印度下令關閘斷水,更是引發了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26日表示,水資源是巴基斯坦非常重要的國家利益,一旦遭到侵害,巴方將展開軍事行動進行全力反擊。而在夏巴茲發出警告的同一天,印度突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又突然拉閘放水,導致洪水突然沖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給當地農業、畜牧業造成嚴重損害。
就在雙方交火不斷,兩國緊張關系持續升級之際,巴基斯坦致電中國。4月27日,中國外長王毅應約與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通話。從“應約”一詞來看,此次電話是巴方主動打來的。在電話中,達爾先是向中方通報了印巴之間的最新情況,同時表示巴方堅決打擊恐怖主義,并以成熟的方式來管控當前的形勢。最后,達爾還強調,巴方將會同中方以及國際社會保持溝通。
對此,王毅外長在電話中回應道,中方支持巴基斯坦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同時,王毅還指出,沖突不符合印巴雙方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因此,中方希望雙方保持克制,共同推動事態降溫。
由此可見,對于當前印巴之間的緊張關系,是中方所不愿看到的。巴基斯坦作為中國的鐵桿朋友以及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方自然不希望巴方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中印關系近期也處在回暖升溫狀態,一旦印巴之間“大打出手”,勢必會波及到中國。
那么,此次印巴之間的小范圍摩擦,真的會引發雙方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嗎?有分析認為,雖然此次印巴之間對彼此采取了一系列報復與反報復的措施,未來也不排除兩國之間局勢升級的可能,但雙方就此爆發全面戰爭,概率將是極低的。
一方面,自1999年卡吉爾沖突后,兩國雖然在克什米爾地區時不時交火,但最終都通過外交渠道得以控制事態。眼下,局勢仍然處在可控范圍之內,并沒有大規模軍事動員的跡象。另一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擁核國家,雙方爆發全面戰爭,勢必會加劇核戰爭的風險,這顯然是兩國不愿看到的。
當前,國際社會接連發聲,呼吁印巴保持克制,通過談判來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盡管如此,印度依舊拒絕收手。當地時間27日,印度總理莫迪公開表態,稱印方將對恐怖分子及其背后支持者實施“最嚴厲的懲罰”。有分析稱,雖然莫迪沒有點名道姓,但他口中所謂的背后支持者,無疑是指巴基斯坦。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短時間內,印巴之間的緊張氛圍將持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