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南寧4月27日電 (韋歡)4月27日,2025中國(廣西)—東盟礦業合作大會、廣西國際礦業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介紹了中國—東盟地學合作領域取得的成果。
據了解,近年來,依托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平臺,中國與東盟在地學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中國—東盟國家地學高層交流日趨常態化。先后共同舉辦中國—東盟地調局長論壇、中國—東盟高校校長論壇及東盟國家礦業專場推介會等10余場、瀾湄國家地學合作論壇2場,與東盟國家地礦部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9份,項目合作協議8份,實施合作項目達20多項。
二是地質調查及地學科研領域合作持續深入。與柬埔寨礦產資源總局合作完成柬埔寨全境1:100萬低密度地球化學填圖、柬埔寨國家實驗室建設及技術人才培訓、柬埔寨奧拉地區礦產資源潛力研究評價及中柬巖溶關鍵帶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平臺建設等多個項目;與老撾地質礦產局合作開展老撾北部1:20萬地質地球化學填圖、礦產資源調查;與泰國等國家合作開展特提斯構造——成礦理論研究、巖溶地質與碳匯、海岸帶地質調查與防災減災等多項地學科學研究項目。開展東盟國家礦產與成礦規律綜合集成和支撐服務、廣西企業境外礦產資源戰略性供應安全、東盟國家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及礦業投資環境分析等綜合研究項目10余項,為企業提供礦業權申請靶區或開展進一步調查的資源遠景區近30余處。
三是中國—東盟地學人才能力建設成果突出。自2019年成立以來,東盟學院先后舉辦東盟國家技術培訓班5次,培訓技術人員70余人次,招收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300多名,為東盟國家培養了一批地質、資源、水文、環境、工程等領域的人才。
下一步,中國與東盟地學合作將著重從地學項目合作研究、地學成果交流、地學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加強,不斷深化地學合作領域互通與融合,持續推動中國與東盟在地學領域開展多方位、深層次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