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從上市車企到車展,行業全面回歸理性:少了炒作與浮華,多了沉穩和務實。
今年3月底,“汽車圈頂流”上市公司旗下車型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引發公眾和國家層面,對汽車行業的巨大關注。
這也讓2025年4月,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史上堪稱里程碑之月,給狂飆的電動與智能汽車,按下了暫停鍵,等等它的靈魂。
當月,中國官方相繼發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強相關的“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并舉行“史上最強智能駕駛監管會議”。
這勢必將對整個中國汽車上市公司,乃至全球上市車企產生深遠影響,但這無疑對行業和消費者是有非常積極意義的。(作為從業者和消費者,為國家和相關部門點贊!)
一方面,相關部門宣布,將升級對電動汽車電池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另一方面,相關監管機構要求汽車制造商在宣傳時,禁止使用“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等術語,并將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升級的審查。
《汽車K線》認為,對于有強大技術研發實力和制造底蘊的上市車企,強有力的監管反而對其更加有利,能夠加速行業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
01
日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簡稱“新標準”)發布,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可能會影響當前電動汽車銷售)。
該新標準進一步明確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整車測試條件,技術要求從此前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等,調整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等。
不僅如此,新標準還新增底部撞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所以,新標準首次提出因內短路發生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更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未來,如果企業產品未達標準,發生事故,或將面臨巨額召回和處罰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起草單位包括多家上市動力電池企業、上市車企以及檢測、測試機構。
例如:人們耳熟能詳的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極氪、特斯拉、小米、一汽、小鵬、寶馬、中創新航、億緯鋰能、欣旺達等上市公司,都在其中。
這或將對其產品和技術開發提高要求,進一步提升成本,也將某種程度上,讓新能源汽車從價格競爭,回歸到品質安全和技術價值競爭。
02
過去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去年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今年以來,多起新能源汽車碰撞起火并燃爆事故,引發公眾高度關注。
尤其是3月底,一輛小米SU7電動車在安徽高速公路發生嚴重車禍,撞上水泥護欄后起火爆燃,造成車上三名年輕女性全部遇難。
這直接導致小米集團股價逆勢收盤下跌5.5%,恒生科技指數同日收漲0.2%,此后小米股價從逼近60港元高點,一路下探至50港元以下,市值蒸發數千億元。
由于小米汽車本身自帶流量,以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本人的“流量效應”,讓電動汽車安全問題,時隔幾年后,再度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大車禍,還引發消費者和輿論對智能駕駛技術的安全顧慮,以及各大上市車企、汽車行業和監管部門對智能(輔助)駕駛的深刻反思和反省,并進一步強化規范監管。
03
4月16日,工信部表示,該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會議,包括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在內的近60名代表參會,圍繞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
此次會議上,國家層面要求企業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
此前,不少造車新勢力(以及包括汽車上市公司),都將智能駕駛說得天花亂墜,甚至在網絡直播中,讓車輛脫手行駛,鼓吹產品能夠自動駕駛,結果引起不少車禍和人員死傷,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
此次會議記錄則顯示,根據更新后的規定,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汽車制造商不得再通過遠程軟件更新,對已交付給客戶的車輛進行測試和改進其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廠商推出新系統前,需要進行足夠的測試來驗證可靠性,并要獲得相關部門批準。
根據網傳會議紀要,官方要求車企宣傳時不得出現“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高階駕駛”等詞匯,建議用“輔助駕駛”。
此后,多家以“智駕”為宣傳點的上市車企和芯片供應鏈公司股價出現波動,如地平線港股等,一度跌幅超過30%。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認為,更嚴格的監管規定將增加車企成本,減緩技術開發和應用步伐,但也可能加速中國汽車行業早就該進行的整合。
工信部會議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則發布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提出企業應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
2025年上海車展,《汽車K線》在參加多家上市車企活動、發布會時也發現,此前的“智駕”如今全部更正為“xx輔助駕駛”。
有上市車企相關人士向筆者表示,我們也是連夜把DEMO全部更換,包括領導的發言話術也全部換了,“但以后監管越來越嚴格,對行業和消費者是好事”。
Views of AutosKline:
的確,國家層面對行業監管趨嚴,從上市車企到車展,汽車行業全面回歸理性:少了炒作與浮華,多了沉穩和務實。
不過,這對很多將電動化和智能駕駛(現在應該叫輔助駕駛)作為營銷炒作亮點和噱頭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恐怕日子不會太好過,相反,對于傳統汽車上市公司,這倒是一個好消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唯有良好的約束與監管,才能讓中國汽車行業朝著更長遠健康的方向發展,并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