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十一屆生命教育創新教研暨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在洛陽成功舉辦,活動以“生命課堂與心理健康”為主題。
在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上,洛陽市青島路小學的徐良惠校長和金曉瑞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閱讀課——“明辨好與壞,成就善美人生——《好和壞,是什么?》給孩子的生命底色教育”。該活動共有全國40余所學校200余位教師參加,活動旨在通過師生共同探討與思考,教會學生如何用哲學的方法辯證地看待問題。此次課程以《兒童哲學智慧書·好和壞,是什么?》這本書為基礎,結合生動的教學課件,引導學生們從觀察圖畫開始,激發他們的思辨性思維。
在課堂的核心環節中,金老師巧妙運用書中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小小辯論賽等互動環節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你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嗎?”“你能偷東西吃嗎?”這些問題不僅挑戰了學生們的傳統觀念,也促使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最后,金老師介紹了這套“兒童哲學智慧書”的特點及其提問方法,鼓勵學生們用“誰、是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等基本提問詞進行提問,并嘗試使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疑問和收獲。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互動性和啟發性。此次課程活動在“第十一屆生命教育創新教研暨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好和壞,是什么?》一書是聯合國哲學顧問、法國哲學家奧斯卡·柏尼菲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兒童哲學智慧書”中的一本。據悉,這套書由接力出版社自2009年起陸續出版,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檢驗和讀者認證,已成為兒童哲學的經典書系。圖書目前已經出版了十二冊,總銷量超過300萬冊,并入選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成為很多學校的課外推薦閱讀書目。
哲學其實并不高深,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好”與“壞”,更掌握了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提問技巧,體驗到了思考的樂趣。正如徐老師所言:“我希望你能從中體會到思考的快樂。”這堂別具一格的閱讀課幫助孩子訓練了哲學思辨思維,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智慧世界的大門。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韓世容
編輯/李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