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陽灑在普定縣黃桶街道后寨村的大地上,田野間一片生機盎然。近日,貴州春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該村發展的300余畝西洋菜種植基地里,種植、壓苗、噴灌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新景。
在種植現場,一輛大型貨車停在機耕道上,裝著的是清晨剛從云南運過來的西洋菜菜種,工人們有的正從車上卸下菜種,一擔擔挑著送到種植地塊。負責種植的工人們則兩人一組,默契配合,一人熟練地挖坑填土,另一人精準地將種苗放入坑中。據現場負責人介紹,他們平均每天要種植這樣一掛車的菜種。
圖為西洋菜種植基地。
貴州春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合伙人均是后寨村本地人,此前在云南已發展了1300余畝西洋菜,今年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決心,毅然回到家鄉拓寬發展版圖。
貴州春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洪松說:“在我們老家這邊的海拔、氣候都比較符合西洋菜的生長,種植出來的品質應該比那邊要好一點。由于現在我們在產業、銷售等方面都成熟了,就回到老家流轉300多畝土地,帶動當地的勞動就業,促進鄉村振興。”
圖為村民忙于種植西洋菜。
西洋菜別名豆瓣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經過技術改良后,如今已能實現旱地栽種,但仍需要大量水源,因此該公司在流轉土地后第一時間進行噴灌安裝。“第一步就是安裝噴灌,要全覆蓋、無死角,確保每一棵西洋菜都得到充分的水分和水肥。目前我們300多畝安裝水管設施總投入80余萬元。”洪松介紹道。
當噴灌設施開啟時,現場水霧彌漫,輕輕灑落在種植好的西洋菜菜地里,宛如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目前該公司流轉的300余畝土地已成功種植240余畝。其中,首批種植的80畝西洋菜已進入壓苗、施肥的關鍵階段,預計十多天后即可采摘上市,經過技術改良的旱地生西洋菜品質更高,更耐儲存,方便銷往全國各地。
圖為工人忙于裝運西洋菜。
“相隔基本上是25天我們就可以采摘一次,每天保持600至700件貨,15000多斤左右,我們產品是銷往廣西、廣東、福建還有香港和澳門。”洪松介紹,該基地西洋菜的畝產量可達1100斤,高產時每片地每個月可采摘兩次,每年的采摘期長達8個月,300余畝的種植面積,預計年產量可達600萬斤,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從種植到采摘,基地每天都需要80—100名工人務工,切實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我們在這里栽西洋菜,工作比較穩定,每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家里人很滿意。”“現在在家門口都可以領到固定的工資,做下來每天100元錢,我們非常開心。”當地務工群眾高興地說。
目前,該公司采用的是訂單式銷售模式,綠色優質的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展望未來,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計劃通過三年的發展,到2027年將后寨村種植規模擴大到1500余畝,進一步填補市場銷售缺口,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大的動力。(圖/文 張文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