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海:社會救助,異地申辦不再難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不受戶籍地限制就能申請到低保,對于像我這樣戶籍不在海晏的困難家庭來說,真是太好了。”
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城北社區的多杰恒修戶籍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2020年,多杰恒修帶著父親才仁一同來到海晏,靠打工謀生。4年前,才仁突發腦梗導致偏癱。因為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多杰恒修無法外出工作,就這樣,二人的生活陷入困難。
能不能申請低保?
于是海晏縣民政局立即開展入戶核查,了解情況,但由于多杰恒修父子非本地戶籍人口,并不符合相關政策。
局面在2024年得到轉折。這一年,海晏縣下發了《海晏縣異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在居住地生活滿1年即可向當地申辦低保。多杰恒修的申請受理工作正是海晏縣在該項試點工作上邁出的第一步。
因家庭經濟狀況核查需得到戶籍地的配合,為確保多杰恒修父子及時得到救助,海晏縣民政局立即對接化隆縣民政局,請求協助核查多杰恒修戶籍地相關情況。在兩地民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入戶調查、經濟核對、審核審批后,多杰恒修最終享受了低保待遇,讓父子二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異地申辦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就是要打破地域限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在常住地能夠便捷地申請并獲得相應救助,實現社會救助從戶籍地向常住地有序拓展,提升社會救助的整體效能與公平性。”海晏縣民政局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主任喬淵杰說。
多杰恒修父子被納入低保,是海晏縣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兜牢民生底線的一個縮影。
在這次嘗試的基礎上,海晏縣積極開展異地申辦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從收到《關于開展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到初步制定《海晏縣異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從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向群眾介紹這項新政策到在鄉鎮設立專門的服務窗口,為申請人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服務,作為試點的海晏縣正在努力實現讓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都能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探索建立便捷、高效、公平的社會救助異地申請辦理機制,不僅打破了低保申請的地區隔閡和戶籍壁壘,有效保障非本地戶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也減輕他們在異地申辦過程中產生的交通、住宿等經濟負擔。”據喬淵杰介紹,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海晏縣已為13戶35名異地戶籍人員辦理低保待遇;對遭遇突發性、緊急性困難的17戶57名非本地戶籍家庭實施臨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35.3萬元。
(來源:青海日報)
(咸文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