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烏政府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表示,烏美雙方已簽署與礦產資源協議相關的備忘錄,確定了兩國團隊的工作框架,重申了結束協議談判并簽署協議的意愿。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當日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通話。
專家表示,美國顯然在急于推進俄烏停火,也為此在嘗試不同的路徑。當歐洲國家開始介入到談判進程當中來,對于俄羅斯是一種施壓的手段。
總的來看,美烏簽署礦產協議,也預示著烏克蘭沖突逐漸向“和平”靠攏。原因很簡單,美國要開發烏克蘭資源,總不能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去開發,所以,特朗普一定會想方設法勸說各方停火。無獨有偶,近期《泰晤士報》報道了美國特使凱洛格提出的“停火方案”,但仔細一看具體內容,實際上就是各國分割烏克蘭的措施,烏東四州歸俄羅斯,英法“保護”烏克蘭西南地區,而基輔當局管理烏克蘭中部和北部,并在俄烏兩軍接觸區域建一個寬約30公里的非軍事區。
斯維里堅科(資料圖)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美烏簽署備忘錄表明雙方朝著達成礦產協議更進一步,但該協議無法為烏克蘭“買回和平”。美國政府威脅放棄斡旋烏克蘭問題談判的最新表態,使得美烏礦產協議更像是美國的一次商業投機。
媒體分析稱,公布的備忘錄文本多數細節不明,并未說明重建基金的資金構成以及收益優先用途,也未提及烏克蘭方面一直要求的“安全保障”。烏克蘭議員伊娜·索夫桑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這份礦產協議看起來有點像是對烏克蘭的趁火打劫。
自今年美烏雙方就礦產協議展開談判以來,美方曾向烏克蘭提交了多版礦產協議草案,雙方一直未達成共識。據烏克蘭媒體此前報道,雙方關鍵分歧在于,美國堅持在礦產協議框架內成立的聯合投資基金的未來收益,應優先用于償還美國援助而非用于對烏投資,而且美國在未“收回”全部資金前不愿做出新的投資承諾。報道稱,經過烏美兩國技術團隊磋商,美國政府“軟化”了要求烏方償還美國援助的立場,將烏方償還援助的金額從之前的3000億美元降低至1000億美元。
澤連斯基(資料圖)
另據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社交媒體發文說,美國、烏克蘭,以及法國、英國、德國的代表當天在巴黎就烏克蘭問題舉行會談,會談“積極且有建設性”。
馬克龍當天會見了到訪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魯比奧當天同烏克蘭、法國、英國三國外長,以及德國外交部官員舉行了會議,磋商烏克蘭問題。法國外長巴羅對媒體表示,這是“美國、烏克蘭、歐洲首次坐在同張桌前”磋商烏克蘭問題,后續會談將于下周在英國倫敦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近日表示,若烏克蘭問題談判沒有進展,美國將不再參與斡旋的決定是“明智的”,歐洲也應該這么做。俄羅斯將“更快”解決問題。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如果談判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確進展,美國將不再參與斡旋。他說,如果某一方或雙方讓談判變得非常困難,“我們將不再參與其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的“煽動性言論”阻礙解決俄烏沖突。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22日報道,澤連斯基當天向媒體表示,在達成停火后,烏方愿意以“任何形式”坐到談判桌前,但永遠不會承認被占領土屬于俄羅斯。“烏克蘭不會承認(俄方)對克里米亞的合法占領,在這個問題上沒什么好談的,這超出了我們的憲法規定”。
馬克龍(資料圖)
在這關鍵時刻,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兩名歐洲官員表示,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美方停火協議框架內容之后,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取消了倫敦之行。烏克蘭、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代表原計劃于23日在倫敦舉行的高級別會談因此被迫“降級”,由各方的顧問進行閉門溝通,而這也讓未來俄烏局勢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變數。
有分析指出,目前俄烏之間缺乏有效的政治互信,在沒有解決領土主權等核心議題之前,談“無條件停火”困難較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