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8日訊朋友,見過“持證上崗”的貓醫生嗎?榮譽展示柜里屹立著一張特殊的“畢業證書”,上面寫著:2025年3月13日方便袋同學正式畢業,遷入智善心理動物診療室定向就業。
“這是我們貓德學院最優秀的畢業生代表。”貓德學院成員貓叨叨十分驕傲地說,“將來我們要搞校慶的時候,得把它請回去。”
照片上的方便袋穿著板正的黑色西裝,小手拽著領帶,姿勢拿捏到位,看著就給人一種值得信任的感覺。
閃電新聞記者是方醫生接待的第七波來訪者,走進動物治療室,“方醫生工作室”六個字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澤。穿上鞋套、手部消毒,就能與傳說中的方醫生近距離接觸了。
圓臉蛋,粉鼻頭,胖胖的身子像是一條大海參,對于每一位來訪者它都給予足夠重視和認真對待,聞聞嗅嗅,主打一個“治愈”。
診療室的角落里,14歲的小婭正輕撫著貓咪,沒有任何言語。她已經厭學2個多月了,似乎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而方醫生也不做過多干擾,只是在旁邊安靜地當個傾聽者。
當發現小婭情緒不對時,方醫生會主動靠近,鉆進她懷里,咕嚕聲的頻率恰好與放松呼吸同步。方醫生的診室里沒有“勸學”,它的關注點只是鱈魚條而非成績單。
伴隨著這治愈的一幕,濟南智善心理醫院院長張敬懸為記者介紹了動物輔助心理治療與人的區別:“孩子來醫院的時候,通常會對人醫生有一些防范,特別是一些厭學的孩子。因為醫生的目標就是怎么勸他去上學,有些社會機構的一些心理咨詢師也是這樣做的。但是貓醫生不會勸它上學,更多的是一種理解、支持,所以說孩子和貓醫生互動,在這個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進入一個特別放松的階段,這種放松是我們心理治療關系中特別有效的一種狀態。”
走廊專家墻上,原本第二排末尾那張不同于人的證件照,如今已悄然躍至第一排首位,這實力,杠杠滴。
但是在幾年前,方便袋還只是在外流浪的可憐貓咪。貓叨叨回憶起第一次見方便袋時的場景:“2021年,是貓德學院兔爸的一個朋友救到了這只小流浪貓,當時用一個方便袋把它拎著,送到我們辦公室的,所以它叫方便袋。”
曾經縮在塑料袋里發抖的小毛球,現在成了“方醫生”。縱使生命早年被風雨浸透,它卻把流浪時積攢的力量,化作無聲療愈的爪印,輕輕按在每個來訪者的脈搏上。
一般來說,在外流浪過的貓咪,為保護自己,對人會有一種距離感,但方便袋是個例外。經過院長的考察,方便袋雖然經歷了流浪的痛苦,但依然能建立對人的信任、依戀,是陪伴孩子療愈、成長的絕佳伙伴。
當然,為了迎接這位“與眾不同”的新同事,濟南智善心理醫院也是做足了功課。
醫院的改造方案藏在每個細節里。在近100平方米的大辦公室中,擺放著各種小玩具、貓爬架、自動喂食器,以及一張超大的貓咪床,供方醫生大展拳腳。一上一下的兩個監控器時刻匯報著方醫生的最新狀況。房間內做了隔斷和封窗,還擺放著情緒穩定緩沖劑,最大程度上保證著方醫生生活和工作的安全。
在貓叨叨看來,方便袋如今的成就有著更重大的意義:“它可以用它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關注人和流浪動物的相處,啟發人們的愛意和暖心,我覺得這個意義可能更大。”
截至目前,方醫生累計接診300多人次,入職一個多月,已經是一名成熟的“貓醫生”了。腳步一步步往前邁著,看,方醫生又開始它的工作了。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崔冬梅 王齊源 實習記者 邵夢婷 陳星宇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