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錦州戰(zhàn)役,發(fā)現了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細節(jié)。
國軍的“東進兵團”為救援錦州,在塔山一帶與東野四縱前后死磕數天,但在四縱的頑強阻擊下,“東進兵團”盡管鉚足了勁兒,但最終是寸步未進。
實際上,“東進兵團”原本是不需要與四縱死磕的,其曾有一個可以突破塔山救援錦州的大好機會,但卻被部隊白白浪費掉了。
一、東進兵團組成
在說國軍的這個機會前,需要先說下“東進兵團”的組成。
國軍的“東進兵團”,雖說與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均是為了救援錦州而組建,但兩者在具體部隊組成上,有很大區(qū)別。
“西進兵團”中的國軍部隊,有國軍五大王牌之二的新1軍和新6軍,另外還有組建于1947年的新3軍,以及49軍和71軍。
這些部隊中,新1軍和新6軍是在解放戰(zhàn)爭初期,便進入了東北戰(zhàn)場,新3軍本就組建于東北,而49軍則原屬東北軍系統,其和71軍則是在1947年前后抵達東北。
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國軍西進兵團的組建,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用的都是在東北戰(zhàn)場十分熟悉的國軍部隊。
但東進兵團的情況,卻大不相同。
國軍“東進兵團”給人的最大感覺,就是“七拼八湊”而成,同屬于一個兵團中的部隊,居然來自三個地方的部隊。
其中,有華北調來的62軍、92軍(一部)以及獨立95師,還有山東來的39軍,以及原就駐守在錦西的54軍。
這幾個軍中,62軍來了三個師,92軍則來了一個師,39軍來了兩個師,54軍則有四個師,加上95師,一共是十一個師,組成了國軍“東進兵團”。
正是因為部隊來自三個不同地方,集結就需要時間,因此就出現了在塔山阻擊戰(zhàn)打響之后,國軍“東進兵團”人還沒到齊的情況。
此外,在國軍最初的計劃里,華北方面要來的國軍部隊原本不止這些,除95師、62軍和92軍全部之外,還計劃讓駐熱河的13軍、駐北平的16軍以及駐秦皇島的新5軍大部前往錦州參與作戰(zhàn)。
但之所以只來了95師、62軍和92軍一部,主要是因為我華北野戰(zhàn)軍極大牽制了華北國軍的行動,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更無法大量抽調部隊,所以最終只派出了5個師前來。
不過,華北國軍不是我們要說的重點,我們要說的,是駐守在錦西的國軍54軍,也就是闕漢騫部。
54軍組建于1937年,參加過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以及緬甸作戰(zhàn),抗戰(zhàn)結束后,該軍被調往山東,在此期間沒少與我軍山東部隊“打交道”,至1948年初,被調往葫蘆島后,又被駐防錦西一帶。
而該軍軍長闕漢騫,畢業(yè)于黃埔四期,因此,54軍算得上是國軍嫡系部隊。
正是由于54軍當時在錦西,距離錦州僅咫尺之遙,所以在決定進行錦州戰(zhàn)役后,東野首長再三強調,一定要快速切斷錦西與錦州之敵的聯系,也就是切斷54軍與錦州范漢杰的聯系。
接到命令后,東野四縱經過一夜急行軍抵達塔山附近,并迅速掃清了塔山一帶的小股敵人,這么一來,不遠處的54軍就與錦州國軍被隔絕開了。
之所以能在很快掃清塔山附近的敵人,一方面是四縱戰(zhàn)斗力強悍,另一方面,也是盤踞在這里的敵人實在是不堪一擊。
盤踞于此的,也是54軍的部隊,當時的54軍,心思根本就不在如何防守上面,而是在軍長闕漢騫的帶領下,一門心思的忙著“做生意”。
闕漢騫十分愛錢,為了撈錢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在他駐防錦西時,曾為了弄錢居然把大凌河北岸的造紙廠都給拆了,將里面的設備運到上海、天津等地換錢。
不僅如此,在構筑錦西一帶的防御工事時,闕漢騫為了從中撈油水,還下令部隊把修堡壘、工事用的鋼筋都省下來集中在一起賣掉。
這么一來,錦西一帶的國軍防御工事就相當“脆”,而這也是為何四縱在抵達塔山后,沒費太大勁兒就擊潰了這里的敵人并成功進駐塔山。
其實當時不止是闕漢騫,包括廖耀湘兵團中也有不少國軍將領一門心思的撈錢,廖兵團進駐彰武時,就有軍官下令把裝載重武器的汽車卸空,干什么呢?用來將國軍在彰武搶到的糧食運到沈陽賣掉換錢。
而這種中飽私囊的行為還不算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54軍的“無動于衷”。
二、54軍的“無動于衷”
1948年9月,在確定了攻克錦州的作戰(zhàn)任務后,東總著手對錦州外圍敵據點開始一一掃除,以保障錦州戰(zhàn)役的順利進行。
其中,四縱先是參與了攻克綏中包圍興城的戰(zhàn)斗,之后又奔襲義縣,并在九縱的合力下,成功將義縣包圍。
不久,三縱、二縱5師等部隊趕到義縣,接替了四縱、九縱的任務,因此四縱和九縱便急速南下進抵至錦州外圍,其中,九縱與八縱一起攻占了錦州城北的帽兒山一帶,而四縱則進駐了塔山。
對于塔山被四縱攻占,國軍54軍是一清二楚,而在此之后,四縱又著手開始構筑防御工事,54軍同樣是知道的。
但知道歸知道,從四縱開始構建防御工事,一直到塔山戰(zhàn)役打響前,54軍自始至終就沒派兵對四縱進行襲擾哪怕一次。
其實單就軍事層面來講,既然已經知道四縱在修建工事,那么派出部隊前去襲擾,就算不能徹底阻止,但起碼也能拖延四縱的進度,讓四縱的工事無法修建得太完善和太堅固。
一旦如此,那么在不久后的塔山阻擊戰(zhàn)中,國軍進攻時也會相對“輕松”不少,同樣的,四縱在防守時的難度也會大幅度增加。
更進一步來講,如果闕漢騫襲擾“有力”,那么四縱的陣地就無法完成構筑,而闕漢騫只要能拖到國軍“東進兵團”集結完畢,到時候再來個集團沖擊,說不定就可能因此突破塔山。
但問題是,闕漢騫從頭至尾都沒讓他的54軍哪怕襲擾四縱一次。
這么一來,四縱就得以在塔山前線構筑了相當堅固的防御陣地,靠著這些陣地,以及四縱全體“人在陣地在”精神,國軍“東進兵團”瘋狂沖擊多次,但始終被牢牢擋住寸步未進。
錦州戰(zhàn)役結束后,四縱按東總指令撤離塔山,國軍“東進兵團”的軍官便紛紛來到塔山前線,他們想看一看東野是憑啥頂住了國軍海、陸、空三個方面的進攻的。
結果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讓這些國軍軍官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目光所及之處,大小堡壘星羅棋布,各種鐵絲網、尖樁密密麻麻,交通壕、縱深溝更是縱橫交錯,所有在場的國軍軍官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真的是難以逾越的銅墻鐵壁,就算再打一次,也未必能打的下來。
而在國軍戰(zhàn)后總結大會上,當老蔣從部下口中得知了東野四縱陣地修建的極為堅固后,當場極為失態(tài),毫不客氣的破口大罵闕漢騫。
“塔山如此靠近,敵人怎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又這么快做出那么多堅固工事和障礙物來的?你闕軍長長駐葫蘆島,早就該發(fā)現這種情況,為什么不進行阻撓破壞?”
說到最后,老蔣也是越說越生氣,要知道在塔山阻擊戰(zhàn)前,他還曾多次夸獎和勉勵闕漢騫,結果卻出了這么大紕漏,因此老蔣當著眾人的面,痛斥闕漢騫“不是黃埔學生,是蝗蟲!”
眼看老蔣越罵越難聽,還是督戰(zhàn)官羅奇趕緊轉移了話題,這才把闕漢騫“救”了出來。
三、假如54軍派兵襲擾會怎樣?
其實嚴格來講,闕漢騫之所以沒有派兵襲擾,也是有他的“苦衷”的。
當時闕漢騫的手里一共有4個師不假,但這4個師中,屬于54軍部嫡系的只有8師和198師,剩下的暫57師和暫62師,一個是范漢杰調過來的雜牌軍,另一個則是在法庫被全殲后又剛剛組建的部隊。
也就是說,闕漢騫的4個師里,相對有戰(zhàn)斗力的也就是8師和198師。
而我們都知道,國軍一直以來的傳統都是不舍得用自己的嫡系,畢竟嫡系打光了,那么自己的地位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闕漢騫自然不可能也不敢讓嫡系8師和198師出去襲擾四縱,萬一被四縱逮住消滅,那自己就虧大了。
那么讓暫62師和暫57師出擊可不可以呢?可以倒是可以,但有兩個風險。
第一,這兩個師的戰(zhàn)斗力實屬一般,一旦派出去襲擾四縱,那大概率的結果是一去不回,哪怕兩個師一塊出動估計也是如此,無非是時間早晚問題。
其次,這兩個師若是派出去的話,那自己的錦西駐地就相對空虛了不少,不久前的興城戰(zhàn)斗,他可是親眼見識了東野部隊的厲害,而一旦自己駐地空虛,會不會被東野直接端了?仔細想想,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畢竟在當時徹底拿下錦西的話,會對東野攻克錦州更為有利。
所以,闕漢騫不敢冒這個險,更不敢派部隊出去襲擾四縱,只敢眼睜睜的看著四縱完成了陣地構筑。
退一步講,就算闕漢騫當時發(fā)狠,敢把四個師全部派出出來去襲擾四縱,那也無濟于事,別忘了,憋了一股子勁兒的一縱就在高橋一帶,只要闕漢騫敢出來,就會迎來一縱對其發(fā)起的“雷霆之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