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格巡查發現問題到路面修復,僅用48小時——彭浦鎮近日通過“多格合一”機制,高效破解靜安、寶山兩區交界的一處道路破損積水難題。這條居民家門口的“揪心路”,在黨建引領下匯聚多方治理力量,實現從“管理盲區”到“協同共治樣板”的轉變。
48小時全記錄:
跨部門協同作戰
一條路的困境折射治理大課題。
48小時內,
這場民生攻堅戰的每個節點
都回應著居民的實際需求。
第一日上午,鎮網線辦監督員在例行巡查中發現龍潭小區西側道路存在嚴重積水,立即將問題上報至鎮指揮中心;當天下午,永和街區綜合網格工作站、鎮網線辦聯合物業及居委會先行前往現場了解情況,后由鎮網線辦聯系區市政工程配套中心闡明情況并約定次日共同來到現場確認。
次日下午,區市政工程配套中心聯合永和街區綜合網格工作站、鎮網線辦、小區居委會及物業召開現場工作會,勘察后鎖定“病根”——該處為環衛車固定裝卸點,車輛頻繁碾壓導致路面破損,因位置靠近小區側門及菜場邊門,人員流動量大,再加上該處還位于靜安與寶山兩區交界地帶,日常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盲區,導致路面狀況“雪上加霜”。
當場,各部門制定了初步修繕方案,隨后,網格工作站與居委會及小區物業召開現場會厘清相關職責。當晚,居委會及物業針對該道路的臨停車輛及業主發出了施工通知并對路段進行了臨時隔離。
第三日,區市政工程配套中心工作人員已入場施工,爭分奪秒地對破損路面進行全面修復。針對積水“頑疾”,施工人員將原砼進口坡更換為更耐壓的瀝青材料,同時對周邊進行結構性加固,系統性解決了因老舊管網及車輛碾壓導致的排水不暢問題。
經過半天施工,
這條曾讓居民頭疼不已的“問題路”
終于舊貌換新顏,
此時,距離問題上報僅過去大約48小時,
晚間買菜歸來的居民發現,
曾經的“淌水路”已變成平整的瀝青路面。
破題關鍵:
厘清邊界凝聚合力
“以往類似問題涉及跨級別、跨部門的協作,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流轉,現在通過‘多格合一’機制,各方責任人直接現場對接,處理起來快多了。”彭浦鎮網線辦相關負責人坦言道。
跨部門、跨區域、跨部門治理的難點在于權責歸屬,而此次行動的關鍵突破正在于“多格合一”機制下的精準分工。
面對曾經“盲區”地帶的管理困局,此次行動明確五方責任:街區網格工作站負責鎮域范圍內各方工作力量的統籌協調,并提供統一協商平臺,區市政配套中心負責具體修繕工作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鎮網線辦負責問題發現、轉派及聯系區市政配套中心,居委會負責道路周邊居民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小區物業負責道路周邊的秩序維護及配合工作,多方力量迅速響應、快速集結,各方嚴格遵循“高效處置一類事”原則,緊密協同作戰,這才形成了強大的合力高效解決這項民生難題。
長效治理:
以“多格合一”織密民生保障網
48小時的快速處置并非終點,
而是長效治理的起點。
據彭浦鎮方面介紹,近年來,彭浦鎮持續打造“三屏聯動、多方協作、高效處置”數智管理模式,通過完整高效的溝通流程和內外部協作賦能的治理模式,匯聚規劃、建設、管理、執法、作業、服務力量,加強部門協同,著力解決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城市基層治理問題。
未來,彭浦鎮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推動“數智”管理創新,以“繡花”功夫實現長效治理賦能到“格”,讓精細化治理成果真實可感,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記者:蔣文婕
編輯:梁慧
信息來源:彭浦鎮采編基地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