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近日,經深圳市政府同意,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發展局聯合印發實施《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5-2035年)》(簡稱《規劃》)。提出建設不少于10個濕地保護小區,到2035年全市濕地保護率不低于55%。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成國際濕地城市。到2035年,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濕地生態功能和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濕地保護管理水平全球領先,建成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
《規劃》從提升濕地治理能力、推動全球紅樹林保護修復、增強濕地生態功能與福祉三個方面提出9項實施策略。
其中包括:成為全球濱海濕地治理典范踐行者。完善保護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濕地保護立法。區域協同,構建“四核兩帶六廊多點”的濕地保護空間格局,突出珠江口、深圳灣、大亞灣等區域性濱海濕地及茅洲河、深圳河等跨界河流保護。創新保護管理體系,將具有支持珍稀瀕危水鳥或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濕地、集中成片的紅樹林濕地申報劃入國家、省重要濕地,發布一般濕地名錄,分批劃定市級重要濕地。
成為全球紅樹林命運共同體構建者。對標一流,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和運行國際紅樹林中心,推進紅樹林保護全球進程,實施“紅樹林+”行動,開展紅樹林及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候鳥遷飛通道保護國際合作。科技賦能,籌建國際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研究平臺等3個重大科研平臺,構建濕地生態監測網絡,提升智慧管理能力。
成為全球濕地與城市共生共榮引領者。嚴格保護紅樹林、珊瑚礁、入海河口等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守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原生地,構建“兩主、五次、多支”水鳥生態廊道網絡,加強鳥類友好設計,守護物種美好家園。陸海聯動、流域統籌實施濕地生態系統修復,促進城市濕地再野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