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內娛公司,都指望著75歲的張藝謀?
文|星暉
編|陳梅希
最近,張藝謀的名字又掛在了熱搜上。
4月中旬,由國家安全部指導創作的新片《驚蟄無聲》首曝概念海報。作為我國首部聚焦當代國家安全題材的影片,這部電影的高規格不難預見:它集結了易烊千璽、朱一龍、宋佳等諸多銀幕熟臉,主演們的歷史票房成績以百億計,新華社官宣微博在短短24小時內就獲得了數十萬點贊……
圖源微博@新華社
當然,我們其實用不上如此復雜的描述,一句話便足以概括項目的分量——它的導演,是張藝謀。
幾乎同一時間,同為老謀子待映項目的《滿江紅2》也登上了社交平臺的高位熱搜。
2023年,參戰春節檔的《滿江紅》曾斬獲高達45.44億元的總票房,登頂那一年的國產電影票房榜。兩年后的現在,出品方歡喜傳媒公開表示張藝謀將回歸執導續集,新一輪熱議就這樣毫無懸念地開啟。
圖源微博
至此,即使是張藝謀影迷,恐怕一時也很難算清75歲的老爺子手里同時推進著多少項目。
在年年都有新片上的背景下,明確由他操刀的待映電影除了歡喜的《滿江紅2》和阿里的《驚蟄無聲》,還包括英皇的《懸崖之上2》與光線的《三體》。劇集方面,張藝謀不僅要護航監制茅獎IP劇《主角》,還計劃親自執導騰訊視頻電競劇《英雄聯盟》。倘若再加上更多真真假假的項目流言,這位七旬老人的工作量只能用“令人膽寒”來形容。
試問,在這些金錢流動、人脈暗涌的大制作背后,連軸“畫餅”的張藝謀究竟為多少內娛公司撐起了一片天?
系列化的《滿江紅》:歡喜財報的大救星
頭一個抱緊名導大腿的,正是熱搜上《滿江紅2》的出品方歡喜傳媒。
近幾年來,這家知名影視公司簡直把自己活成了“老謀子概念股”。在其3月末發布的2024年度末期業績公告里,張藝謀的存在感出奇得強。
一方面,歡喜傳媒將去年顯著的營收降幅“歸咎于”2023年張藝謀作品《滿江紅》過分賣座帶來的落差。
就主要財務指標而言,2024年歡喜傳媒收益及電影投資虧損凈額由前一年的13.33億元港幣下降為3418萬元港幣,同比大降97.44%,年度虧損額則為2.61億元港幣,遠不及2023年溢利1.59億元港幣的盈利水平。
圖源歡喜傳媒官網
對此結果,歡喜傳媒的解釋是:2024年行業變化較大,大盤同比下滑,歡喜投資的公映電影票房未達預期,再加上部分重磅電影推遲上映,業績表現自然受到挫傷。而且,2023年大獲成功的《滿江紅》形成了較高的業績基數,導致各項降幅顯得尤為扎眼。
聽起來,這頗有幾分過期“凡爾賽”似砒霜的意味。
不過另一方面,張藝謀毫無疑問仍是歡喜傳媒接下來的翻盤關鍵。光是在財報的寥寥幾語中,他的未來作品就被不止一次點名,鬧得沸沸揚揚的《滿江紅2》立項新聞也正是“實錘”于此。
在回顧業績與運營情況時,歡喜傳媒首先“畫餅”道:“計劃與張藝謀導演再次合作,開拍另一出兼具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電影作品。”到了業績展望板塊,這家公司又直接透露稱,將“打造另一出引人入勝的作品《滿江紅2》,以延續2023年總票房冠軍《滿江紅》所創下的佳績”。
于是,面對資方如此殷切的期待,張藝謀勢必得認真“加班”。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這位國民級導演會與歡喜傳媒綁定得如此緊密?
要搞清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理解后者獨樹一幟的“股東導演”制度。2015年,歡喜傳媒的故事始于董平、寧浩、徐崢和項紹琨等幾位創始人的設想。他們共同開創了一種特殊的股權結構,通過配發股份的方式與創作者建立一榮俱榮的合作關系。
這樣一來,名導演們自己就成了歡喜傳媒的大股東,自然愿意有力出力。截至2025年4月,歡喜傳媒官網顯示,其合作名單已覆蓋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賈樟柯、黃渤等諸多大腕兒。
具體到張藝謀頭上,歡喜傳媒曾于2018年對其關聯公司配發1.5億股份,并向張藝謀方面分期提供總計1億元人民幣的運營費用。作為回報,歡喜將有權獨家投資張藝謀執導的三部網劇,或是將網劇獨家投資權替換為張藝謀執導電影的優先投資權,投資比例不少于60%。
可惜,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一些。盡管歡喜傳媒坐擁電影圈的頭部創作者資源,卻依然難以抵消內容市場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考慮到疫情影響以及配發股份邏輯下的天價支出,歡喜傳媒實際上遭遇了10年8虧的慘淡局面。僅在2019年、2023年,《瘋狂的外星人》和《滿江紅》曾分別幫助歡喜傳媒扭轉過局面,后者的總票房差不多是前者的兩倍。
圖源豆瓣
所以,如今的歡喜傳媒要想敘寫“股東導演”模式的資本故事,最現實的舉措便是復刻手中的爆款公式——也就是張藝謀與他的《滿江紅》。
名導演加上春節檔冠軍續篇,看上去的確有望為歡喜博出第3個盈利財年。至于網友們所熱議的“續集還能講什么”的問題,對一家急需財報強心針的上市影視公司而言,或許是最不值一提的小細節。
左《三體》右《驚蟄無聲》:高端局的頂梁柱
歡喜傳媒并不是張藝謀身后唯一的資本力量。
后樂視時代,伴隨張藝謀征戰電影市場的另一忠誠盟友,正是如今因《哪吒之魔童鬧海》而風頭正勁的光線影業。自2022年起,光線陸續參與出品了《狙擊手》《滿江紅》《堅如磐石》《第二十條》等多部張藝謀執導作品,基本上從不缺席。
倘若不是今年《哪吒2》的表現太亮眼,我們甚至可以說,光線影業近三年最大的業績亮點就是來自勤懇奮斗的老謀子。即使是票房不及《滿江紅》《第二十條》那么出挑的《堅如磐石》,也曾在2023年下半年給予過光線一次久違的托舉。
2023年10月,在《堅如磐石》上映短短11天后,光線傳媒便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主投、發行的影片《堅如磐石》已累計約9.98億元票房,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的50%,公司來源于該電影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人民幣3億元至人民幣3.4億元。
圖源豆瓣
正是基于過往這些稱得上愉快的合作經驗,光線開始拉上張藝謀試探更“大”的項目——《三體》電影版。
說《三體》“大”,首先是因為它的“紅”。哪怕是放在老謀子畫的諸多“大餅”里,《三體》都是最讓人浮想聯翩的那一張。作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科幻作品,該系列小說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3000萬冊,海內外粉絲數量極為龐大,故而每次IP改編都備受矚目,場外熱議無比喧騰。
其次,《三體》還“大”在它的“難”上。畢竟,科幻題材本就對電影工業化水準要求奇高,更不必說是《三體》這種想象豐富、空間尺度巨大的故事。原著文本中許多敘事元素的視覺化呈現方式,恐怕到現在都無法令所有讀者達成共識。
不如說,想拍如此紅又如此難的大《三體》,幾乎是必然要挨罵的。那么,放眼整個中國電影圈,除了張藝謀還有幾人能扛得起這份壓力呢?
事實上,哪怕是老謀子自己,也得花上好幾年時間來做心理建設。
光線掌舵人王長田正式宣布張藝謀執導《三體》,是在去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而在爆炸新聞點燃熱搜后的主題論壇上,這位影圈大佬又談及更多合作細節,透露自己幾年前就曾邀約過張藝謀,只是當時的他因《三體》難度過大而拒絕。
圖源微博@未來局科幻辦
仔細想想,這樁爆炸新聞乍聽驚人,但現實可能正如王長田所說的那樣:“他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好的導演人選。”
至少,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張藝謀的確是中國影壇切入《三體》最保險的一張牌。
一方面,說到資歷與技藝,張藝謀打拼一生的含金量無需多言。另一方面,具體到《三體》這個新鮮事物身上,若論搞科幻改編所需的創新意識,這位七旬老人也并不遜色于內娛多少年輕人,甚至有時更為超前——別忘了,今年春晚火出圈的“賽博秧歌”節目《秧BOT》,就是張導與時俱進的整活之作。
圖源微博@微博綜藝
這么一想,搞電影圈“高端局”,好像還真得繼續看你大爺。
相似的,在需要兼顧宣傳使命與商業傳播效力的復雜考題上,張藝謀的豐富經驗也令他成為了“國家隊”委派大項目的不二之選。
比如,新近亮相、阿里主控的影片《驚蟄無聲》,以及前兩年靠喜劇切入普法教育的《第二十條》,基本都屬于這一類型的“高端局”。
前者由國家安全部指導創作,需要展現當代語境下的國安重大挑戰,在電影領域尚屬首次;后者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聯合出品,法理依據與案件背景都和現實中的司法實踐息息相關,意義重大。
圖源豆瓣
而張藝謀拍這些項目,就仿佛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漫長回響,永遠得在娛樂大眾和家國表達間尋覓那個不易得的平衡點。
總的來說,電影公司“返聘”老謀子,不但要選什么賺錢來什么,而且還得挑什么難啃就啃什么。能者多勞這條職場鐵律,咱內娛也無法例外。
先《主角》后《英雄聯盟》:名導演正“下凡”?
值得注意的是,張藝謀的待映作品序列不僅有一眾電影,這兩年還增添了前所未見的電視劇。
遙想當年,坊間盛傳電影電視的鄙視鏈,一則有力論據便是張藝謀告誡“謀女郎“章子怡堅守電影事業,“不要為了掙錢去拍電視劇“。
然而時過境遷,章子怡早早在2018年開拍的《上陽賦》里體驗了“下凡”滋味,如今張藝謀自己也不再囿于舊格局,而是有心推開新世界的大門了。
圖源豆瓣
首先,是2021年完成備案的電視劇《主角》,該劇改編自作家陳彥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原著,講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的人生傳奇。這部作品也是張藝謀第一次以監制身份參與電視劇項目。
當然,這個項目既然能攢出老謀子坐鎮的明星局,背后勢必涉及到不少博弈權衡。
比如,就明面上的選角而言,張藝謀似有幾分為自己人保駕護航、勾兌資源的用意。
出演《主角》題眼角色“憶秦娥”的演員劉浩存,最初是經由張藝謀電影《一秒鐘》為觀眾所熟知。她出道后,張藝謀工作室與經紀公司博眾星和于2020年開展演員經紀業務戰略合作,聯合運營這位新晉“謀女郎”的經紀業務,影視新作均有涉足。而此番《主角》的另一重要主演秦海璐,亦曾是博眾星和官宣的簽約藝人之一。
圖源豆瓣
再比如,結合《主角》這一文學IP的地域色彩來看,其劇集實際上也是內娛“老陜”面孔的一次大“團建”。
項目成員中,除了張嘉益、竇驍等陜西籍演員,監制張藝謀和原著作者陳彥、導演李少飛、聯合編劇馬曉勇等人無一不具備著鮮明的陜西烙印。他們或者具備在西影廠工作學習的背景,或者干脆就是陜西當地人。連《主角》的開機地點,都是西影集團與西安工投合作共建的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劇集開拍之日正是基地揭牌之時。
圖源網絡
可見,老謀子哪怕是躬身“下凡”,也得選一個讓大伙兒都舒坦的降落地點。
更值得期待的是,監制《主角》之后,張藝謀還將再向前邁進一步,親自執導基于《英雄聯盟》這一頭部電子競技項目開發的電競劇集。
圖源微博@騰訊視頻
2023年4月,在騰訊視頻官方公布的采訪視頻中,張藝謀透露了網劇《英雄聯盟》的拍攝計劃。他解釋道:“我是很想拍一個很不一樣、反差大的(作品)……想拍得很帥、很酷、很颯、很現代。”
事實上,張藝謀并不是唯一一個做出跨界決定的電影大導。近年來,馮小剛、王小帥等名導演已經先后參與劇集創作,王家衛打磨多年的劇版《繁花》更是一度引發全民熱議。
這一現象既暗含了媒介格局的變遷、觀眾認知的迭代,也反映了劇集產業自身高速發展的成果。當劇集與電影的市場地位及質感差異不再懸殊,所謂“電影咖”與“電視咖”之間的界限自然不復存在。
從這個角度看,張藝謀從告誡后輩到親自入局的轉變,也是一個文娛時代走向尾聲的縮影。時至今日,這位老人身上依然凝聚著最動態的資本風向、最重大的行業需求,以及正在發生的變革之勢。
75歲這年,老謀子仍在高歌猛進。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