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林毀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和個別地方政府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到位有很大關系。要加強全鏈條監管,在端牢14億多人飯碗的同時,建設美麗中國。
近日,有兩則新聞引人關注。其一,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報了2025年一季度18起破壞耕地、毀林毀草典型問題,其中有4起毀林毀草開墾耕地的事例。
其二,內蒙古印發《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稱將用一年時間,集中整治毀林毀草、亂開濫墾等行為。
這兩則新聞,提醒我們注意當前占用林地、草地、濕地等開墾耕地違法違規行為的苗頭。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則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連續3年實現凈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這是意義重大且難度很高的巨大成就。因為我們面臨的基礎條件是耕地空間分布不均、總體質量不高,人均耕地僅有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為此,我國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但是,生態文明建設同樣在我國全局工作中處于突出位置,同確保糧食安全、千方百計保護耕地并行不悖。尤其是,我國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當此之時,更須時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從這個角度看,毀林毀草違法違規行為不可小視,反映的是各級政府部門能否真正領悟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高水平安全的關系。高質量發展是高水平安全的基礎,高水平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把握好這兩者的辯證關系,統籌兼顧、同步推進,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兩件大事。
毀林毀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和個別地方政府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到位有很大關系。通報指出,部分地方市縣政府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對違法違規破壞耕地、林地、草地問題發現查處不及時,個別地方政府及部門默許縱容甚至主導違法。
為此,有關地方要汲取教訓,依法依規整改查處,增強大局觀和系統思維,嚴防簡單化、“一刀切”,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全鏈條監管,在端牢14億多人飯碗的同時,建設美麗中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曉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