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紐約聯合國總部4月24日電(記者喻熙)當地時間24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文+中醫藥文化”巡講巡展代表團,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與聯合國中國書會攜手共同舉辦了 “中醫藥文化開放日”活動。作為聯合國中文日官方活動之一,作為聯合國中文日官方活動之一,現場沉浸式體驗吸引多國工作人員參與,生動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整體智慧,也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橋梁。
活動伊始,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委員會主席王瑤琪博士出席并致辭。她表示,本屆國際中文日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生動地闡釋了中華文明跨越時代和疆域的界限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中醫學承載著中國人民與自然共生、與疾病抗爭的智慧,它有機融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學及實踐檢驗的科學。她期待通過本次活動推動文化互鑒、智慧共享,并誠邀各界深入了解中國醫學,共建人類健康交流平臺。
聯合國中文教學組組長常竹亭表示,中文教學不僅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在真實文化場景的應用,她特別指出,中醫文化對中文教師團隊產生了深遠影響。她強調,中醫承載著中國古老的哲學智慧,對促進全球健康具有重要價值。并期待中醫能像武術、京劇等中華文化瑰寶一樣走向世界,為人類身心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聯合國中國書會會長張宇翕表示,書會始終以促進中華文化傳播為使命,通過文學與文化交流架設友誼之橋。此次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共同舉辦的中醫藥文化開放日活動,正是文化互鑒的生動實踐。他高度肯定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作出的卓越貢獻,并祝愿活動圓滿成功,與會者能共同享受這段精彩的文化之旅。
隨后,張學凱主任帶來了以“經穴之韻,身心同調(Follow Rhythm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and Harmonizing Body and Mind)”為題的精彩講座,介紹了經絡穴位在調節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闡述了經絡理論如何通過疏通氣血,調和陰陽,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并介紹了列缺、足三里、神門、內關等多個實用的穴位。與會者表示深受啟發,現場氣氛熱烈。
胡雁賓副教授現場演示了中醫傳統養生功法——太極拳,一招一式皆蘊含陰陽平衡之道,動作剛柔相濟、氣韻生動。與會者凝神觀摩,贊嘆不已。
趙百孝教授和王樂鵬副教授分別就“中醫學的智慧與自然療法(The Wisdo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Natural Therapies)”和“順應自然節律,平衡養生之道(Balancing Wellness with the Rhythm of Nature)”兩大主題展開論述。以《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為引,兩位專家系統講解中醫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強調順應自然、平衡養生的重要理念。演講立足經典,融通現代健康需求,為與會者構建起“天人相應”的整體健康觀,開拓了全新的健康視角。
最后胡雁賓副教授圍繞“八錦舒展,古法養生(The Elegance of Eight Brocades and Ancient Health Wisdom)”主題,細致地講解了八段錦的每一節的動作要領,八段錦作為傳統養生功法,以其簡單易學、效果顯著而深受人們喜愛。八段錦的帶練環節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與會者紛紛跟隨練習,感受八段錦帶來的身心的安寧。
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也熱烈展開。各國參與者親手制作中藥香囊,品嘗中藥茶飲,在筆墨揮灑中體驗中醫漢字的獨特韻味。中醫云體驗區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智慧,令人耳目一新。耳豆與推拿療法的講解,以及個性化的養生咨詢,讓大家在交流中感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魅力。
本次“中文+中醫藥文化”巡講巡展項目,以中文為橋梁,將中醫藥文化這一中華瑰寶展現在聯合國這一國際舞臺,呈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突破,譜寫了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新篇章。圍繞“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這一主題,我們不僅傳遞了中醫藥文化的智慧與魅力,更深刻表達中華文化的無限可能,它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河流,為世界文化交流貢獻寶貴的禮物。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