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人,分分鐘都在變化,客觀地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衰老,當然對于小孩兒來說,用衰老這個詞為時過早,但是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不能逃避的事情。前些日子看見關于倪萍的一個訪談,昔日年輕貌美的女神已經漸露老態,歲月可曾饒過誰?她也開始認真的考慮養老問題了,她說“我姥姥那一代沒有養老這一說,自然老去,在誰家就在誰家老去。”,年幼的孩子進幼兒園之前,會有很大的分離焦慮,那么一些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在去托老機構之前,內心大抵也有焦慮。在家養老是倪萍的一個心愿,當然也是更多中國老人內心的期盼。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面臨衰老,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居家養老。正因為如此,提到衰老,有人內心是不安的,如何有準備的,優雅的,從容的老去呢?
近日正在讀上野千鶴子寫的《我準備好了,變老也沒有關系》一本書,這是一位風靡亞洲的女性主義作家,在早稻田大學擔任教授,她在書中直面自己的衰老,以平實易懂的語言講述了老年生活的照護,自立、護理和家庭等問題,并且她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由家庭照顧真的幸福嗎“。
作為一個個體,在生命之秋的時候,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和思想態度,慢慢接受自己的衰老,不再恐懼和逃避?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晚年的生活教材。
變老離你我并不遙遠。書中有一句話“歲月留下痕跡,是我們勇敢生活的勛章“,是的 ,當我們為自己頭上的白發,額頭的皺紋神傷的時候,也要想到這是我們經歷風雨,沐浴陽光的見證,每一道皺紋里藏著一個故事,每一根白發都有一段過往,它們是我們勇敢前行的標志,不是衰老的悲哀。
變老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修行,上野千鶴子在提到自己照顧母親時,即使“知道眼前這個人即將不久于人世,但還是難以控制自己,忍不住向她抱怨當初如何對待自己“,但是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把那些所謂的抱怨都忘光了,放過了他們,也放過了自己。
或許每個父母和孩子都會發現,他們原來彼此那么深愛,或許在此之前父母永遠都在等孩子說“謝謝“,孩子永遠希望父母說”對不起“。在走向耄耋之年的時候,”硬漢不再強撐虛弱的軀體,智者也不再展露睿智的眼神的時候“,在那一刻,他們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和解了。
看到這里感覺很治愈,它如同一杯溫暖的茶,不僅讓我們對衰老這一自然過程有了全新認識,也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教會們要珍惜眼前的時光和身邊的老人。老年人是社會寶貴的財富,他們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智慧。通過向他們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也可以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同時我也被書中那份直面衰老的勇氣所打動。在大多數文化中,衰老往往被視為一種衰退和失去,但上野千鶴子卻以她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衰老其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載著歲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積累。這種對衰老的積極態度,讓我意識到,無論年齡如何增長,我們都應該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勇敢地面對每一個階段的自己。
書的開頭說道,假設你只有半年的生命,你還愿意過現在的生活嗎?作者顯然不愿意,我想很大一部分人也不愿意,這個問題真的直擊人的內心深處。
書里還提到了一個“向老學“,向老學認為,人的一生都是逐漸走向老年的過程,所以所有的年齡段都是向老學研究的對象,向老學值得各個年齡段來學習,以積極的姿態來理解老年后的體驗,我們每一個人只有了解了實際的衰老體驗,并且了解了當下社會的老年照護機制,才能從心態上做好準備,只有做好了準備,才能優雅從容的變老。
上野千鶴子說面對衰老,她打算不再抗拒中立,讓自己從山頂順勢而下。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我們都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這就是人生。
當然衰老會面臨很多的實際問題,比如想居家養老,那么照護問題怎么解決?照護行業的發展能不能跟得上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在選擇家人照護和專業的照護人員照護的時候,相應的社會規范和社會制度有沒有健全?其實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養老絕不是家庭問題,照顧老人也不僅僅是家人的責任。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難題。上野千鶴子在書中不僅揭示了家庭養老模式的局限性,還提出了構建更加包容、支持性社會的必要性。什么是有價值的老年生活?倪萍覺得,讓老人既在精神上有尊嚴,也在生活中處處有“扶手”,有安慰、有理解、有關懷。“老年并不意味著失去了活力,實際上需要有更精彩的生活、更廣泛的社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