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我省多地應急管理部門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
靶向服務,助企安全增效
“我們是一家新入駐常州的企業,想請你們上門指導一下安全管理工作。”近日,常州市新北區應急管理局接到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邀約,請求上門指導。這是今年“邀約式”執法服務活動啟動以來,該局接到的首個預約“訂單”。
接到“訂單”后,新北區應急管理局迅速與企業對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組織執法骨干量身定制一攬子執法服務方案。
“我們公司長期在省外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對江蘇安全監管方面的政策法規不熟悉,譬如較大風險識別,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做。”新北區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聯合濱開區化工產業管理局到企業開展服務指導時,企業主要負責人提出困惑。
根據企業提出的訴求,執法人員陪同企業相關負責人,依次走進生產車間、倉庫、污水處理站等重點部位場所,進行了全面的“安全體檢”,并對照《較大以上安全生產風險目錄》,耐心指導企業如何辨識。同時,濱開區化工產業管理局的監管人員也對企業系統填報、標準化申報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
企業下單,應急管理部門上門。今年,這種“邀約式”安全檢查服務成為南通、淮安、揚州、泰州等地應急管理部門的共同選擇。在泰州市,有安全生產指導服務需求的企業只需點擊進入“泰州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選擇“應急互動”欄目,即可自主選擇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意向服務部門和服務時間等,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將于3個工作日內聯系邀約企業。
“對指導服務中發現的風險隱患,我們將出具指導服務意見書,提出合理整改意見,切實把企業存在的問題清單轉化成指導服務清單。”泰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服務意見不作為處罰依據,也不納入執法程序和執法系統,但監管部門將持續跟蹤隱患整改情況,指導企業將問題閉環整改到位。
今年以來,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關切訴求,我省多地應急管理部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執法服務效能,采取精準幫扶指導、規范執法等一系列舉措,助企業安全高效發展。
4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場監管局、數據局、應急管理局聯合推出“寧捷查”行政檢查碼系統。該系統實行“一企一碼”管理模式,為南京市1萬余家工業企業和30余萬家其他行業場所生成專屬檢查碼,并歸集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領域檢查事項清單。
該系統已于今年3月在南京市溧水區率先試點應用,截至目前,當地各部門已對41家企業實施聯合檢查,共排查治理隱患問題132項,初步實現了“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檢查次數減少了,不同部門整改建議‘打架’的問題也消失了。”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
進一次門、一次檢查、一次到位。早在2023年初,連云港市就著手推進“綜合查一次”執法改革,應急管理部門率先啟動、率先試點,針對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等工貿四類重點領域,優化制定四類場景檢查清單,牽頭公安、工信等8個市有關部門開展“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有效降低入企檢查頻次,切實減輕了企業迎檢負擔。
“執法檢查前先通過‘我的連云港’APP‘綜合查’模塊進行系統報備,入企前要進行掃碼,結束后通過APP提交執法檢查結果,確保每一次檢查有章可循、規范執行。”連云港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規范執法,堅持“無事不擾”。淮安工業園區去年6月起推進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在園區安委辦的牽頭下,安監、生態環境、消防等部門已聯合檢查企業328家次,同比減少檢查219家次,精簡率約36.4%。
安全則是重大項目的生命線。3月底,宿遷市應急管理局聯合當地發改、住建、商務、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五部門出臺《宿遷市重大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安全服務十條措施》,明確對重大產業項目洽談簽約、落地建設、竣工驗收、投產運行和長效管理實施全過程安全服務,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安全發展。
揚州市應急管理局則推出“安全惠企 應急為民”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主動對接重大項目,組織監管人員和安全專家對相關項目開展“預約式”服務,根據企業申請進行政策服務、合規指導、法治體檢等。(盧曉琳 嚴小娟)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