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0 年強基計劃啟動以來,這一聚焦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國家戰略持續深化。2025 年,隨著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調整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強基計劃招生政策迎來變革。
相較于 2024 年,今年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專業設置、考核模式上,更在選拔機制和培養方向上釋放出重要信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這些變化,并就報考攻略以及備考攻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2025 年強基計劃新變化
(一)單科破格成主流趨勢
2024 年,單科破格僅在少數高校試點,如中山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等。而 2025 年,這一政策擴展至天津大學、華中科大、中國農大等多所高校。
以天津大學為例,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程力學等專業要求數學科目成績≥145 分,且高考加權成績在分省計劃的 6 倍以內可破格入圍(非破格單招為強基計劃分專業招生計劃的 5 倍)。
華中科技大學規定,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要求數學≥145 分;物理學要求物理滿分;化學、基礎醫學要求化學≥滿分的 98%。中國農業大學則是數學單科≥145 分且高考成績達分省計劃前 6 倍可破格入圍。
大連理工大學對不同專業的單科成績也有明確要求,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要求數學科目成績不低于 145 分等。這一變化意味著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成績突出的考生有了更多機會,尤其對偏科但單科極強的學生更為友好。
(二)部分高校收緊競賽生破格資格
2025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取消了第二類五大學科競賽二等獎及以上考生的破格入圍資格。
五大學科競賽獲獎者本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優質苗子,但據相關報道和往年報考情況分析,競賽金銀牌考生的目標院校多集中在清北、華五等頂尖高校。
對于非頂尖高校而言,即便保留破格政策,因學科資源、社會認可度等因素,對競賽生吸引力有限,政策效果不佳,故而取消競賽優惠,通過特色化發展或精準化政策設計,在強基計劃中實現差異化競爭。
(三)專業擴容與招生區域擴大
今年多所雙一流大學宣布擴招,強基計劃專業不再局限于基礎學科,轉而向國家戰略需要的前沿學科、交叉學科等熱門專業傾斜。
例如,北航新增測控技術與儀器 (含量子信息方向) ,武大數學專業開設智能科學方向,北理工推出數學 + AI 培養方案等,打破了傳統 “冷門基礎學科” 的刻板印象,實現 “基礎 + 工程 + 前沿” 的融合轉型,拓寬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徑,使其可進入互聯網、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
同時,部分高校在招生區域上也有所擴大,中國海洋大學新增在吉林、上海、重慶、云南、甘肅 5 個省市招生;中國農業大學新增貴州、新疆 2 個省招生;華南理工大學新增廣西、甘肅 2 個省 (區) 招生 。
(四)校測模式優化
所謂 “復交南” 模式,即把強基計劃的校測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進行,報名審核通過即可參加校測。依據初試成績,按招生計劃和入圍倍數劃定復試入圍名單,復試結束后,待高考出分,按照綜合成績完成預錄取。
2025 年,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南大學跟進采用這種模式。該模式下,所有報名成功考生均可直接參加初試,無高考成績入圍限制,讓高考成績處于入圍邊緣線的考生多了一次機會,更多考生得以參與到強基計劃招生中。
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所有按簡章要求完成報名的考生可參加學校組織的初試(初試形式為筆試,時間在 2025 年 6 月 12 日左右),初試成績不計入總分,僅作為復試資格認定依據。
在高考成績公布前,對通過初試的考生進行復試(2025 年 6 月 20 日左右),復試形式為面試和體育測試,同時參考考生初試表現及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
二、報考建議
(一)明確自身定位
1、成績優異者:39 所強基高校均為 985 院校,高考成績需達到一本線以上,成績越高入圍概率越大。高考成績接近清北華五線且競賽經驗豐富的考生,可嘗試頂尖高校,利用校測 15% 的權重逆襲。
2、學科特長生:數學、物理等單科成績突出者(如達到高校規定的單科破格分數,像數學 145 分)可破格入圍;擁有競賽省一以上獎項在校測中具有顯著優勢。
3、科研志向明確者:強基計劃要求本碩博連讀,適合有深造規劃且家庭能支持長期培養的學生。
4、興趣驅動型學生:對基礎學科或新興交叉領域(如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有強烈興趣者,強基的培養資源更具吸引力。
(二)院校與專業選擇
1、院校定位:成績處于 985 邊緣的考生,可選擇蘭大、中國農大等錄取線較低的院校,確保兜底;平時成績波動較大的考生,建議選擇錄取線與自身水平持平的院校,如 620 - 650 分段可考慮哈工大、北理工。
2、專業選擇:關注交叉學科與就業前景。傳統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適合科研導向型學生,像北大、中科大的培養方案含計算機交叉方向;新興工科專業,北航的航空航天、北理工的智能無人系統等,兼具理論深度與應用價值;人文社科類,武大歷史學、北師大古文字學等,需結合個人興趣與院校學科實力。
三、備考建議
(一)關注招生政策
強基計劃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有所調整,因此考生和家長需要提前關注相關招生簡章和政策解讀,了解報考要求、入圍標準、錄取規則等信息。同時,也要關注目標高校的官方網站和招生信息平臺,以便及時獲取最新的招生動態和資訊。
(二)加強學科知識學習
強基計劃主要聚焦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對學科基礎知識的要求極高。考生需要重點加強這些基礎科目的復習,注重知識點的串聯與整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大量做題來鞏固知識點,提高解題速度與準確率,勇于挑戰難度較大的題目,逐步掌握解題技巧。
(三)進行系統性強基訓練
除加強學科知識外,考生還需針對強基計劃的筆試、面試等環節進行專項訓練,提高解題速度、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注重培養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能力,這些在強基計劃考核中尤為重要。
(四)準備個人陳述素材
部分強基計劃申請材料中包含個人陳述,主要涵蓋個人經歷、興趣特長、報考理由、未來發展規劃等內容。考生要提前準備這些素材,確保內容真實、有條理,突出自身優勢和特長,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2025 年強基計劃的新變化為考生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考生需精準把握政策動向,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報考、科學備考,方能在強基計劃招生中脫穎而出,開啟通往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大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