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儀征發布,對原平臺表示感謝!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
在傳統技藝與現代潮流激烈碰撞的當下,“90后”姑娘趙宏鳴用雙手托起家鄉茶香。
作為綠楊春茶制作技藝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她以匠心傳承古老技藝,用創新思維叩響時代大門,演繹著獨特的雙面人生。
出生于茶香四溢的月塘鎮捺山村,趙宏鳴的童年在悠悠茶韻中度過。
兒時,她跟著父母穿梭茶樹間采摘嫩芽,目睹母親炒茶時被熱鍋燙出的水泡,那時的她只將茶葉季視為茶農謀生的關鍵時期。
隨著年歲增長,她才真正讀懂綠楊春茶的分量 —— 這不僅是家鄉的味道,更是揚州引以為傲的特色名片。
如今,她在單位上班的同時,依然堅守著對制茶技藝的傳承。
“一方面是受我父母的影響熏陶,他們想讓我傳承家里的茶葉生意,我自己呢也想把我們家鄉的茶文化發揚光大,綠楊春茶不僅是我們儀征的名茶,也是揚州的特色名片。”趙宏鳴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后,為精進技藝,趙宏鳴拜入揚州市綠楊春茶非遺傳承人豆美門下。
每到春季焙茶期,結束一天工作后,她就趕往制茶工作間,重復采摘、殺青、理條等工序。
140° - 160° 的高溫鍋灶,讓她雙手布滿水泡,但她從未退縮,反復練習最難把控的 “殺青” 環節。
“因為綠楊春茶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前期的話殺青溫度也特別高,我的手上面燙出水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覺得既然我做了這個事情,苦也吃了,我想把它堅持下去。”趙宏鳴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大量實操,她逐漸精準掌握溫度與時間,2023 年獲評儀征市綠楊春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并在揚州市綠楊春茶第四屆手工制茶比賽中榮獲第二名。
憑借扎實技藝,趙宏鳴還加入了 “綠楊春制作技藝大師工作室”。
在團隊協作下,她參與制作的綠楊春茶分別于 2016 年、2022 年斬獲江蘇省第十七屆和第二十屆 “陸羽杯” 一等獎。
面對眾多榮譽,她思考的是如何讓傳統茶產業在現代市場中突圍。
“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流量至關重要。要把握好流量密碼,我們才能將綠楊春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品牌價值還有公益價值發揮出來,讓更多的人領略到綠楊春茶的魅力。”趙宏鳴思索道。
于是,趙宏鳴開啟了 “雙線作戰” 模式:
制茶上,她堅持手工炒制,從攤涼時的薄厚均勻,到輝干時的火候把控,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推廣上,她積極破圈,攜綠楊春茶亮相杭州茶博會,聯動江蘇衛視、新華網國際端等主流媒體,還計劃通過抖音直播展示制茶全過程,以創新方式讓傳統名茶走向大眾視野。
“接下來在傳承綠楊春茶的道路上面,我將秉持著守正創新的理念,既要堅守傳統,保留手工制茶的精髓,確保綠楊春茶的品質和特色,又要勇于創新,結合現代科技和市場需求,不斷探索出新的制茶方法和營銷模式,讓綠楊春茶在新時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趙宏鳴認為,傳承綠楊春茶,既要做好茶,更要講好茶故事。
她走訪老茶農,查閱古籍資料,挖掘綠楊春茶的千年歷史。
面對機械制茶的沖擊,她始終堅定地認為,手工制茶的每一次翻炒、每一次揉捻,都是人與茶的對話,這份匠心是機器永遠無法復制的。
茶田間的青澀少女,到非遺傳承路上的堅定行者,從單位里的忙碌身影,到直播間里的活力主播,趙宏鳴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她的堅守與創新,正讓綠楊春茶香飄向更廣闊的天地,續寫新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