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銀川市市長信箱因一起“張冠李戴”式回復事件登上熱搜。市民投訴“詩詞大會”問題,收到的卻是“工程欠款”的回復,這一烏龍事件不僅暴露了政務平臺的管理漏洞,更引發公眾對政府服務效率與態度的深層次質疑。
事件回顧:投訴“詩詞大會”,回復“工程欠款”
4月26日,博主“@姚果果-沒日沒夜減肥版”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其向銀川市長信箱投訴“第六屆西夏區詩詞大會決賽”相關問題,但收到的回復竟涉及“銀川某工程欠款”,內容與投訴主題完全無關。該博主直言“哭笑不得”,并將截圖曝光,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調侃稱,這是“已讀亂回”的“名場面”,更有人翻出其他“魔幻回復”案例:市民反映路燈不亮,官方建議“攜帶手電筒出行”;投訴工地夜間施工擾民,回復竟是“購買降噪耳機”。
官方回應:失誤致歉,但難消公眾疑慮
4月27日,銀川市電子政務服務中心回應稱,事件系工作人員在審核環節“復制粘貼錯誤”導致,已對涉事人員內部處理,12345平臺亦向投訴人致歉。官方解釋稱,回復流程需經多部門提交內容、回訪崗審核后統一發布,此次因操作疏漏導致“張冠李戴”。
然而,這一回應并未平息公眾質疑。市民指出,類似問題并非孤例,部分回復甚至被指“模板化”“敷衍了事”。例如,有市民連續八次投訴垃圾站臭味問題,收到的回復始終是“已轉相關部門處理”,被戲稱為“復讀機式回復”。
深層癥結:機制漏洞與“形式主義”頑疾
事件背后,折射出政務平臺運行中的系統性短板:
審核機制形同虛設:盡管官方稱回訪崗需對回復內容審核,但此次錯誤仍未被發現,暴露流程設計存在漏洞,責任劃分模糊。
人員培訓與責任心缺失:部分工作人員依賴“復制粘貼”,甚至未仔細閱讀投訴內容便草率回復,反映出服務意識與專業能力的不足。
考核導向偏差:基層單位為應付考核指標,將投訴處理視為“任務”,忽視實質性解決,導致回復“空心化”。
建議:從“信息收集”到“問題解決”的轉型
針對此類問題,提出多重改進方向:
優化流程設計:增設多級審核機制,引入智能校對工具,避免低級錯誤。
強化問責與監督:建立投訴人滿意度評價體系,對敷衍行為嚴肅追責,并將結果納入績效考核。
提升服務理念:將政務平臺從“被動應答”轉向“主動解題”,例如銀川市西夏區文聯已重新核查“詩詞大會”投訴,但需進一步公開進展。
結語:政務平臺需回歸“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初心
市長信箱本是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連心橋”,但若淪為“鬧心橋”,損害的不僅是行政效率,更是公信力。此次事件為各地政務平臺敲響警鐘:唯有以問題為導向,完善機制、壓實責任、轉變作風,才能真正打通民聲“最后一公里”,讓“已讀亂回”成為歷史。
#官方通報銀川市長信箱已讀亂回#
事件發生于2025-04-27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